云霞育儿网

1941年6月,日军围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身中6弹牺牲。

1941年6月,日军围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身中6弹牺牲。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带进泰州城。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只有25岁,身怀六甲,对着丈夫没有头颅的尸身哭的死去活来。

1941年6月,鲁苏皖地区战火正浓,日军疯狂围剿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身中6弹,壮烈牺牲。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带进泰州城,留下无尽悲愤。他的妻子王志芳,年仅25岁,身怀六甲,面对丈夫的无头尸身哭得撕心裂肺。 陈中柱,1906年10月生于江苏盐城建湖县草堰口乡堰东村一个穷苦农家。家里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父亲早逝,母亲陈代氏一人拉扯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乡亲们凑钱让他读了中学,他学习刻苦,成绩拔尖,慢慢有了报国的想法。1925年,家乡闹灾荒,他和四弟跑去上海谋生,在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在上海,他接触到学生和工人,革命思想开始在他心里扎根。 1927年初,北伐军打进江苏,他回乡组织乡民迎接,还加入了刚成立的国民党地方支部,忙着筹建农会,跟土豪劣绅对着干。可没多久,蒋介石搞了四一二事变,农会散了,他只能离开家乡。后来通过堂兄陈独真介绍,他考进江苏省警官学校,1928年又转到南京军官研究班,算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他成绩优秀,193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政府待命。1931年,他在国立中央大学当军事教官,教学生军事课,也在这期间认识了王志芳。

王志芳,1916年出生在南京一个破落人家。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续弦,继母对她不冷不热,她是姑母带大的。虽然没正经上过中学,但她靠自学攒了些文化知识。少女时,陈中柱在她家住过一阵,教她读书、拉琴、唱歌,两人感情慢慢变深。陈中柱个子高大,会琴棋书法,乡里人都说他有才。1933年,她父亲意外溺亡,姑母在上海给他们办了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两个女儿,1935年和1940年出生,家里虽穷但挺温馨。 抗战爆发后,陈中柱投身前线。1937年,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特种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指挥能力很出色。1938年,他又被请去做第二路军二旅旅长,在徐州、赣榆等地招了上千兵,扩编了三个团,跟李明扬部队一起打游击,在安徽、徐州和津浦铁路沿线跟日军硬碰硬,屡次让敌人吃瘪。 1941年6月初,日伪军集结了五千多日军、一万多伪军,还带了汽艇和炮艇,分五路围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目标直指陈中柱的第四纵队。敌军来势汹汹,情报又没跟上,纵队没来得及撤,陷入了重包围。6月6日夜,他带队突袭敌军据点,亲自领兵埋伏,准备截击敌汽艇。

7日早上,他指挥部队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击沉两艘汽艇,干掉五十多个敌人,把日军压在武家泽。可到了上午10点,敌军用密集炮火反扑,机枪子弹跟雨点似的扫过来。陈中柱身高体壮,太显眼,被日军机枪手锁定,身中6弹,倒在蚌蜒河边,鲜血染红了泥土。日军清场时发现他的遗体,割下头颅,装进布袋带回泰州城邀功。 王志芳当时25岁,怀着七个月的身孕,带着两岁的大女儿躲在战场附近的草垛里。枪声停了,她爬出来满战场找丈夫,最后看到他无头的遗体。她扑上去,抓着丈夫冰冷的手臂,眼泪止不住地掉。乡亲们用门板给他拼了个简易棺材,草草埋了。她强忍悲痛,决定去讨回丈夫的头颅。旁人都劝她,日军太凶残,这趟去太危险,可她还是换上白衣,牵着女儿,步行去了泰州城。 泰州城日军宪兵司令部戒备森严,她挺着孕肚直接闯进去,站在南部襄吉面前要丈夫的头颅。南部襄吉让人拿出一个红木盒,里面装着陈中柱的头颅,还搞了个仪式,点了三炷香,让卫兵举枪致敬。仪式后,他问她陈中柱有几个夫人、几个孩子,她说就自己一个,两个女儿。他又说希望她生个男孩,她没搭腔,提着盒子走了。

陈中柱牺牲后,王志芳带着三个孩子回南京,靠祖父留下的几处房租过活。她没再婚,一个人拉扯两个女儿和1941年8月生的遗腹子陈承志,名字寓意继承父志。日子苦,她自己缝衣服,晚上给孩子讲父亲抗战的事。1951年,镇反运动中,她不知为何被抓,判了五年,在监狱缝纫厂干活,手上全是针眼,可她从没抱怨。出狱后,她在南京当售货员,工资少得可怜,但还是撑起了家。 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孩子们陆续去了澳大利亚,她也搬到珀斯住。但她没忘故土,每年清明回国扫墓,摸着陈中柱的墓碑低声说话。她捐了6万澳元建了建湖草堰口中学的中柱奖学金,2006年又捐5万澳元修中柱中学,还在盐城中学设了奖学金帮穷学生。晚年她参加西澳中国领事馆活动,百岁生日收到英国女王贺卡。她常看丈夫遗物,整理抗战回忆录,2005年还参加了陈中柱百年诞辰纪念活动。2017年11月12日,她在珀斯去世,活了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