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弥留时,钱媛对母亲说:“娘,你的女儿,现在没用了”,母亲在一旁安慰她。1997年,母亲泪流满面的对钱媛说了一句话,没想到,竟然是最后一次同她讲话…… 钱媛,1937年出生在英国牛津,是杨绛和钱钟书的独生女。她出生时,母亲难产,差点没保住这条小生命。从小她就体弱多病,抵抗力差,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小学没读完就因为身体原因休学在家,只能靠自学啃书本。她小时候的聪慧却让人印象深刻,四岁时就敢跟父亲钱钟书“顶嘴”。钱钟书有次回家把行李放杨绛身边,钱媛不乐意了,抱着妈妈说那是她的妈妈。钱钟书逗她,问谁先认识杨绛,钱媛小脑袋一昂,说她一生下来就认识,钱钟书是长大了才认识的,噎得钱钟书只能笑着去哄她。这股机灵劲儿,伴随了她一生。 尽管身体不好,钱媛硬是凭着韧劲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教书。她一开始教俄语,后来转到英语系,1966年成了英语教师。她对教学那叫一个认真,备课到深夜,改作业改得手酸,学生的问题她都一一解答,连情感困惑都找她聊。她把学生当朋友,学生也把她当知心人。1986年,她晋升为英语系教授,1993年又成了博士生导师。她还去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进修过,回来后把新学的语言教学法带进课堂,让学生们学得更带劲。 钱媛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几乎到了忘我的地步。1978年,她开始为《中小学外语教学》写稿子,分享教学经验。即便工作忙得连轴转,她从不敷衍。一次,她收到一篇论文,发现问题不少,逐字逐句标出毛病,还找到作者当面讨论。她常说,干活得尽心尽力,不能糊弄。学生杨敏就从她身上学到这点,说钱媛教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认真工作,清白做人,踏实生活。 到了1996年,钱媛的身体彻底撑不住了。她得了脊椎癌,病痛折磨得她连吃饭都困难,只能靠输液维持。即便这样,她还是放不下工作,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学生的作业和课程安排。身边人劝她休息,她却说自己是北师大的英语学科带头人,责任重大,不能松懈。她对杨绛说了那句“娘,你的女儿,现在没用了”,透着对自己的苛责和对事业的眷恋。杨绛看着女儿日渐消瘦,强忍悲痛安慰她,盼着她能好起来。 1997年3月,钱媛的病情恶化到极点,身体虚弱得连翻身都费劲。杨绛守在病床边,陪着女儿走完最后一段路。那年,杨绛86岁,还要照顾同样住院的钱钟书。她对钱媛说了最后一句祝福的话,没想到第二天,钱媛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60岁。杨绛强撑着料理后事,还要瞒着钱钟书,不让他知道女儿已经走了。这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沉甸甸地压在她心头。 钱媛走后,杨绛整理她的遗物,看到桌上的教案、学生送的信件,字里行间都是对她的敬佩。同事们说,钱媛是教师里的“尖兵”,她立志做的事都做到了。学生们提起她,总说她教的不只是英语,还有做人的态度。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把全部心血都给了教育事业。她的课堂笔记、批改的作业,都成了学生们珍藏的记忆。杨绛后来把女儿的故事写进书里,让更多人知道钱媛的付出。
猜你喜欢
一句话把家长群里常年隐身的爸爸们都诈出来了
2025-07-27
曾一凡说事
丑孩子的家长也会觉得自家娃可爱吗?会的!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个老太太对她孙子
2025-07-27
阿森纳看热点
帮亲戚家孩子填志愿给我气炸了
2025-07-27
戏精趣闻榜
92年的,今年多大年龄了?两个孩子了,哪年生的?
2025-07-27
南堤
从小,经常有人说我像我爸个子高,像你爸聪明,像你爸肉泡眼,像你爸脾气犟,
2025-07-27
周东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