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一份“爱心餐”,清凉一座城“黄大妈”三个月124%增长的启示:善意如何与生意双向奔赴

7月的某日下午三时,烈日灼烤着广州街头。刚结束一单配送的外卖骑手小李,匆匆走进街角的“黄大妈超级木桶饭”门店。一份热腾腾、分量十足的“工会爱心餐”很快摆在他面前。“十几块,吃得饱,还有热汤,”他抹了把汗,“最重要是有空调啊,这种天气下,这口饭吃得舒服。”

这份夏日难得的清凉,源于2024年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饿了么平台发起的“工会爱心餐”项目。项目直面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八大新就业群体普遍存在的“就餐难、就餐贵”困境,通过“政府+平台+商家”三方联动,整合专项补贴,力求降低他们的日常用餐成本。

在广东,该项目在省委社会工作部、总工会等部门推动下快速落地。饿了么联合本地餐饮品牌打造线上“工会爱心餐”专属入口,提供线上优惠、线下折扣、错峰引导等服务,既保障餐品质量,又降低用餐成本,提升用餐体验。

多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对整个餐饮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一项目以“错峰增量+精准补贴”开辟了促消费的新路径——用善意撬动可持续的生意。

“黄大妈”124%增长的启示

在众多响应号召的餐饮品牌中,“黄大妈超级木桶饭”成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样本。其线上运营中心副总监彭盛仁坦言,品牌自身本就带有“温暖”基因:“我们线下门店一直有面向新就业群体的88折堂食优惠,所以当看到‘工会爱心餐’项目,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这不仅是我们品牌理念的延续,也是我们想尽一份力,让这些城市“守护者”也能吃上一口热饭、放心饭。”

这份朴素的善意,很快在商业层面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回响。彭盛仁分享了一组数据:自深度参与平台活动并同步加入“工会爱心餐”项目以来,从4月到7月的短短三个月里,“黄大妈”在淘宝闪购平台上的订单量飙升124%,品牌门店总数也从416家逆势增长至449家。一部分原本经营承压、甚至濒临关停的门店,也因此重获生机,步入积极扩店的轨道。

这恰是当下外卖平台经济活力迸发,有效带动中小商家增长的一个缩影。近期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新高,平台联合政府投入真金白银补贴,通过消费券等形式做大市场蛋糕,其释放的红利正惠及像“黄大妈”这样积极响应的商家。

黄大妈加入项目后,也获得了多项扶持。政府与平台联合授予其“爱心商家”称号,并在门店悬挂专属标识。平台在首页开设“工会爱心餐”专区,给予黄大妈专属入口和流量推荐。此外,在五一、端午等节日节点,平台与政府共同投入补贴,开展爱心餐免单活动,进一步放大优惠效果。这些来自平台的精准赋能,成为品牌接住流量、实现增长的关键。

这些支持,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社会形象,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增长。截至6月底,黄大妈爱心餐订单已突破7000单,且基本为错峰订单,有效填补了门店非高峰时段的客流空白。

“这部分订单基本都是新增的,而且带动了其他消费者的关注,形成了良性循环。”黄大妈线上运营中心副总监彭盛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烹饪协会服务委主席王春平日常表示,淘宝闪购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真金白银拿出500亿消费券,做大做强外卖等线上消费平台,对当前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具有非常积极且正向的作用。餐饮消费是服务业消费最大动力之一,外卖消费创造出增量后,也能为中小商家增收,并带动就业,让包括农业在内的上下游从业者受益。

接住的是流量,输出的是善意

随着近月以来淘宝闪购日订单从1000万、4000万、6000万到8000万新高,市场的日订单总量也迅速攀升超过2亿单。

有分析指出,以外卖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市场正在快速扩容,最直接的受益者,正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商家。淘宝闪购上线以来,3074个商家、超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新注册商家超过24万——这里面,大量商家为中小商家,其6月份商家店均实收环比增长近10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淘宝闪购的上线确实为我们品牌带来了显著的增长红利,我们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彭盛仁道出了把握这波平台红利的关键。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一是精准选店上线,优先选择地理位置优越、配送效率高、出餐速度快的门店接入淘宝闪购平台,确保用户体验;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针对平台用户偏好,推出了‘高性价比+快速出餐’的套餐组合,提升用户复购率;三是加强营销联动,结合平台补贴政策,同步推出品牌专属优惠券、限时折扣等营销活动,进一步放大补贴效果。”

通过这些举措,黄大妈不仅激活了部分原本效益一般的门店,还带动了整体订单量和品牌曝光度的大幅提升。

而在服务这部分由平台导流的“爱心餐”用户时,黄大妈则以“善意”为先,主动调整了部分餐品的售价,压缩了盈利空间,并在服务上做了多项特别优化:“新就业群体用餐时间集中、节奏快,我们优化了后厨流程,确保出餐效率;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推出贴合他们用餐习惯、分量大能吃饱、出餐快速的爱心餐菜单;提升员工服务意识,让每一位新就业群体都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当被问及是否值得时,彭盛仁的回答很坚定:“当然值得。我们做餐饮,不只是做生意,更是想传递一份温暖。”

彭盛仁分享了一个暖心的片段:一位外卖小哥在店里吃完爱心餐后感慨道:“平时跑单根本顾不上吃饭,今天在你们这吃得很满足,感觉被这座城市温柔对待了。”这句话让在场的员工都特别感动。

“‘黄大妈送温暖”的海报,我们很多门店都贴在显眼位置,餐盒上也印了‘感谢您的辛勤付出’。听到他们说‘被温暖到了’,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彭盛仁说。

合力托举可持续的善意

在彭盛仁看来,“政府+平台+商家”的专项整合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合力”——政府提供政策背书与公信力,平台注入关键的流量与技术资源,商家则依托自身产品与服务能力,以微利形式可持续地参与其中。

“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餐饮行业,既有社会意义,也有商业价值。”彭盛仁指出,错峰用餐带来的增量订单,不仅缓解了门店非高峰时段的运营压力,也为品牌带来了稳定的客流增长。

一份定价实惠的木桶饭,连接起政策关怀、平台赋能与商家实践。它解决了新就业劳动者迫切的“吃饭难”,也为“黄大妈”们带来了可观的订单增长与品牌提升。这印证了彭盛仁的观察:“工会爱心餐”模式,成功地在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间架起了桥梁——善意的扩散,恰恰需要生意的增长来支撑。

更重要的是,这种善意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善意—增长—再善意”的正向循环。当爱心餐订单不断增长,品牌也获得了更多资源去优化服务、提升品质,从而进一步回馈社会。

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服务消费如果能提振,就能够带动更多中小商家,带动更多就业。商家活了,就业好了,又会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当城市守护者们不再为一日三餐忧心,这份由多方合力托举的“吃饭自由”,正成为城市温度最生动的注脚。而在这场善意与生意的融合中,平台、商家、用户,也共同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善意生态”。

采写:新快报记者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