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解放军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在田里找到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召回通知,限你在三天内按时归队。” 1981年那会儿,阎连科混得并不咋样。他在部队干了好几年,眼看着提干的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提干失败对他来说是个大打击,毕竟那时候在部队混出头是很多人眼里的正道。可惜他没那命,熬到最后只能退伍回家。退伍证都办好了,他回了嵩县,开始跟老家的泥土打交道。那时候农村日子苦,播种小麦是正经活计,他估计也想着就这么踏踏实实过下去。谁能想到,部队那边突然又来一出召回,把他平静的日子搅得天翻地覆。 回到部队后,阎连科没再稀里糊涂混日子。这次召回让他抓住了机会,后来慢慢在部队里站稳脚跟,还开始写东西。他那时候可能没想到,自己会从一个差点被埋在农村的退伍兵,变成后来有名的作家。这一步跨得不好说有多顺,但他硬是靠着这股劲儿走了出来。比起那些一直在部队熬的人,他这经历算得上曲折,也接地气。 再说说那时候的背景。1981年,改革开放刚起步,农村和部队都处在乱哄哄的调整期。退伍兵回乡种地很常见,但部队突然召人回去也不稀奇。那几年,国家啥都缺,尤其是能干活还能动脑子的人。阎连科被召回,可能就是赶上了这波需求。他自己后来也说过,人生有时候就是靠运气和抓机会。这话听着糙,但真挺实在。 这事儿对阎连科的影响不小。从田里被拉回部队,他的生活节奏全变了。种地是慢活,部队是快节奏,他得适应这种跳跃。后来他写书,里头老有农村和部队的影子,可能就是这段时间烙下的印儿。他没提干的失落、退伍的无奈,还有召回的意外,都成了他日后写作的料。这也说明,人生低谷不一定是死胡同,关键看你咋蹦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召回也挺讽刺。他本来觉得自己跟部队没缘了,结果部队又把他拽回去。这不就是生活跟你开玩笑吗?那时候的人,没啥大规划,今天种地,明天当兵,后天说不定又干啥。阎连科能从这乱七八糟的日子中杀出一条路,也算有点能耐。 当然,他也不是啥完美人物。提干失败说明他在部队混得也不咋样,可能人缘不行,也可能不够圆滑。但这召回给了他翻身的机会,他没浪费。这点挺值得说道,人不怕摔跤,就怕爬不起来。他后来能写出那么多书,估计跟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脱不了干系。 这故事里没啥负面人物,就是一群普通人被时代推着走。那穿四个兜的干部也不是啥坏蛋,就是个传话的。部队也不是故意折腾人,就是按政策办事。阎连科自己呢,也没啥好美化的,就是个退伍后被召回的农村汉子,靠自己摸爬滚打混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