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年仅14岁的戴佳氏进入康熙皇帝后宫,一番宠幸之后,戴佳氏幸运地怀上了龙种。可十月怀胎后,她却生下了一个跛脚的皇子,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在皇家很忌讳皇子身体有恙,可戴佳氏却因祸得福。 主要信源:(《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后妃传》) 1680年农历七月二十五,紫禁城里传来婴儿啼哭,康熙皇帝的第七个儿子降生了。 产房里的血腥味还没散。 戴佳氏躺在冰凉的产床上,脸色白得像纸,听见稳婆的惊呼声,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娘娘……您看……”稳婆抱着襁褓,手抖得像筛糠,不敢把孩子递过来。 戴佳氏挣扎着撑起身子,一眼就看见那孩子的左腿,比右腿短了半寸,脚踝歪歪扭扭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挤过。 她的眼泪“唰”地掉了下来。 14岁的姑娘,刚从科尔沁草原进京,还没弄懂宫里的规矩,只知道嬷嬷说过“皇子得是金枝玉叶,半点瑕疵都不能有”。 前两年,荣妃的五阿哥出痘没了,荣妃哭瞎了一只眼,皇上也三个月没踏她的宫门。 如今自己生了个跛脚的,怕是连这翊坤宫的门槛都保不住。 消息传到乾清宫时,康熙正在批奏折。 太监跪了一地,没人敢抬头。 他放下朱笔,指尖在“噶尔丹异动”的奏折上顿了顿,忽然说:“摆驾翊坤宫。” 随行的李德全心里打鼓,皇上这两年正愁子嗣单薄,前六个儿子里,活下来的就仨,如今七阿哥又是这般…… 戴佳氏见康熙进来,慌忙要下床谢罪,被他按住了。 “别动。”康熙的声音很稳,掀开襁褓看了看,孩子还在哭,小脸皱成一团,哭声倒响亮。 他的手指轻轻碰了碰那只跛脚,戴佳氏吓得浑身发抖,以为他要发怒。 可他只是叹了口气:“取名永琮吧,琮是玉圭,虽有缺,也是块好玉。” 这话像定心丸,让戴佳氏愣了半晌。 她原以为会被打入冷宫,或是像那些生不出孩子的妃嫔,被忘在角落。 可康熙没罚她,还常来看永琮。 有时会抱着孩子,给她讲草原的事——他知道她想家,特意让人从科尔沁捎来奶豆腐。 有回永琮学走路,一瘸一拐地扑向康熙,他笑着把孩子举起来,说“朕的永琮,走得稳当”。 宫里的人渐渐看出门道。 其他妃嫔忙着争宠,教儿子读书骑射,恨不得把“储君”两个字刻在脑门上。 惠妃的大阿哥胤禔,刚满十岁就跟着去围猎,箭射得比侍卫还准; 孝诚仁皇后的二阿哥胤礽,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太傅围着转,恨不得一天教完三千年的书。 只有戴佳氏,天天陪着永琮在院子里晒太阳,教他画画,给他讲草原的狼外婆。 永琮腿不好,跑不快,却心思细,能认出院子里所有的花,还会把花瓣夹在书里,送给康熙当礼物。 有回康熙得了急病,躺在床上说胡话。 大阿哥带着一堆补品来,跪在床边说“儿臣愿代父皇受罪”; 太子守在殿外,让大臣们把奏折都送给他批,说“替皇阿玛分忧”。 戴佳氏没让永琮去凑这个热闹,只让他画了幅《松鹤图》,她亲自熬了锅蒙古奶茶,送到康熙床前。 “皇上喝口吧,暖身子。”她的声音轻轻的,像草原的风。 康熙醒了,看着那幅歪歪扭扭的画,又看了看站在门口、怯生生拉着母亲衣角的永琮,忽然笑了:“还是你们娘俩贴心。” 后来的日子,宫里越来越热闹。 大阿哥和太子斗得凶,三阿哥埋首书堆,四阿哥闷头做事,八阿哥到处拉关系…… 朝堂上的风,天天往后宫刮,谁都想把儿子推上那个位置。 只有戴佳氏的翊坤宫,安安静静的。 永琮长大了,腿还是跛的,却成了个温润的少年,喜欢读书,不掺和兄弟们的纷争。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宫里杀声一片。 大阿哥被圈禁,八阿哥被斥责“妄蓄大志”,连一向稳重的四阿哥,也被卷进流言里。 戴佳氏站在廊下,看着永琮在院子里喂兔子,忽然懂了当年皇上那句“虽有缺,也是块好玉”。 这宫里的权力场,像个磨盘,多少好孩子进去,都被磨成了带刺的石头。 永琮的跛脚,反倒让他成了漏网之鱼,不用争,不用抢,安安稳稳地守着母亲,守着一方小院。 康熙晚年,给戴佳氏晋了贵妃位。 有人说她运气好,有人说她会邀宠。 只有戴佳氏自己知道,她不过是靠着儿子的“不完美”,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刀光剑影。 永琮后来没当皇帝,活到了56岁,是康熙儿子里少有的长寿的。 他的书房里,总摆着那幅《松鹤图》,画里的松树歪歪扭扭,却透着股韧劲。 就像他自己,也像他母亲的人生——有缺憾,却得了圆满。 信息来源:《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后妃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