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第一个为支援中国而牺牲的外国人竟然是美国人。 1932年2月22日的上海天空阴云密布,一架改装过的波音P12-E驱逐机突然冲破云层。驾驶舱里,27岁的美国青年罗伯特·肖特(Robert Short)紧握操纵杆,机翼下方悬挂着他亲手焊接的炸弹架。 此刻,这个原本负责远东航空器材销售的波音公司职员,正以决绝的姿态冲向日军机群——这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记录的外籍人士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空中反击。 1930年受波音公司派遣来华时,肖特主要承担民航飞行员培训工作。在虹口机场任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一·二八事变”中的暴行:虹口区的民房在燃烧弹中化为焦土,逃难妇女怀中的婴儿被机枪扫射。 他在给西雅图家人的信中写道:“这些刽子手连红十字医院的旗帜都敢射击,这已不是战争,而是屠杀。” 当时国民政府空军仅有不到90架老旧飞机,面对日寇300余架战机的绝对优势,肖特开始秘密改装自己的演示用机。 2月20日,肖特将个人积蓄全部兑换成银元分给中国机械师,委托他们照顾自己收养的战争孤儿。22日清晨,他避开租界巡捕的监视,驾驶加装机枪和4枚小型炸弹的飞机从虹桥机场强行起飞。 在吴淞口上空,他与6架日军三式舰载机展开缠斗。据目击渔民回忆,肖特的飞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左翼中弹起火仍坚持作战,最终坠入吴淞江。 4月24日,超过万名上海市民自发参与肖特的追悼游行,静安寺路沿途挂满“义薄云天”的白色挽联。国民政府追授其空军上尉军衔,并将他的事迹编入《航空烈士录》。 2014年9月1日,中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肖特赫然在列。如今在苏州阳澄湖畔的抗战纪念馆里,仍陈列着他那架战机的方向舵残片,金属表面斑驳的弹痕无声诉说着那个血火交织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