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47%,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380亿立

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47%,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380亿立方米,这一合作始于2014年长期能源协议,远早于俄乌冲突爆发。中俄能源纽带本质是商业互补:俄需稳定市场,中需资源安全,与地缘政治无必然关联。 美国一边指责中国“输血俄罗斯”,一边持续进口俄浓缩铀,2024年1-5月美企对俄出口额超$7.8亿。其“二级关税”威胁实则是单边霸权工具,违反WTO非歧视原则。 西方制裁下,俄GDP2024年逆势增长4.3%,中俄贸易占俄GDP10%的贡献仅是因素之一。俄通过本币结算、东南亚市场开拓实现“制裁脱敏”,印证单边制裁的局限性。 中方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确反对“非黑即白”叙事,主张停火与和谈并行。2025年7月,中国促成俄乌代表第三轮非公开磋商,而美国同期向乌追加$175亿军援,暴露其“以战逼和”逻辑的矛盾。 面对美威胁,俄方未公开声援中国,克里姆林宫仅称“能源交易无关政治”。此举实为保留外交弹性——避免将中国绑入俄美对抗,反助中方以中立身份调停冲突。 美关税威胁已引发全球能源市场震荡:中国转向卡塔尔、印尼LNG填补缺口,俄加速“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这种割裂供应链的举动推高全球通胀,发展中国家承受最重代价。 卢比奥言论本质是将经济相互依存扭曲为“道德污名”,但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合法贸易权不容霸权绑架。美方若真追求和平,就应停止“军援拱火”与“长臂管辖”的双标行径,在谈判桌而非制裁清单上展现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