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爆发“反马”抗议,民众焚烧马科斯画像,怒斥政府“卖国” 当地时间 7 月 28 日,菲律宾奎松市爆发大规模 “反马” 抗议。数千名民众涌上街头,挥舞写有 “卖国贼” 的标语,焚烧总统马科斯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画像。这场抗议恰逢马科斯发表任内第四次国情咨文,现场气氛紧张,警方部署了大量警力维持秩序。 抗议的导火索是马科斯政府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根据协议,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而美国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 19% 的关税。这一不平等条款被民众视为 “将国家利益拱手相让”。 抗议者雷蒙德・帕拉蒂诺指出,这份协议预计未来五年将使菲律宾损失 35 亿至 42 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我们用市场换来了枷锁”。 经济困境加剧了民众的不满。菲律宾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该国失业人数达206万;到7月,通胀率已攀升至4.4%,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7%。与此同时,政府应对洪灾不力引发民怨。持续暴雨导致 34 人死亡、667 万人受灾,但耗资 251 亿元人民币的防洪工程未能有效抵御灾害,民众指责官员 “贪污工程款”。 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试图安抚民众,承诺打击腐败、审查防洪项目,并退回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预算案。然而,这些表态被批评为 “空洞的表演”。菲律宾大学教授佛朗哥指出,马科斯执政三年“鲜有建树”,其竞选时承诺的诸如降低米价、振兴农业等目标均未达成。 更讽刺的是,马科斯家族本身被曝藏匿至少 100 亿美元非法资产,至今未缴纳 254 亿元人民币的遗产税。 抗议的背后是政治生态的撕裂。马科斯与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之间的公开矛盾,致使执政根基遭到削弱,中期选举时,其阵营在参议院所获席位低于预期。莎拉近日批评政府 “缺乏独立外交政策,一味迎合美国”。 而美国近期向菲律宾提供 5 亿美元军事融资,并推动情报共享协定,进一步激化了民众对 “沦为美国棋子” 的担忧。 其中抗议者并非单纯 “亲中”。新爱国联盟等组织明确表示,其诉求是 “反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干涉”。他们既批评政府向美国开放军事基地,也反对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这种复杂的民意反映出菲律宾社会对主权独立的深切渴望。 目前,马科斯政府尚未对大规模抗议作出实质性回应。若无法有效解决经济民生问题,菲律宾可能陷入更严重的政治动荡。而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正面临当地民众日益高涨的反干涉情绪的挑战。这场抗议不仅是对马科斯个人的声讨,更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