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素质大概什么水平呢?这是我刚刚在北京南站拍到的。 早上九点多,我蹲在候车厅角落等人,手机镜头扫过人群——好家伙,那场面比军训方阵还齐整。所有人脚都踩在黄线外,有的低头刷手机,有的抱着娃轻声哄,连遛弯的大爷都站在警戒线边儿上,没一个往前多蹭半步的。左边倒是零星几个人贴着黄线晃悠,我凑近一瞅,全是挂着"老幼病残孕"标识的旅客,旁边还有工作人员举着指示牌,轻声提醒"您先过,不着急"。 我本来想着,这也就是检票前半小时的"假象",等真喊检票了,保准儿有人挤成沙丁鱼罐头。结果刚过十分钟,广播里传来"前往上海虹桥的G123次列车开始检票",人群跟被按了开关似的——没推没搡,没喊没叫,年轻人扶着老人胳膊,妈妈牵着孩子小手,连刚才最磨蹭的大爷都加快了脚步,闸机口瞬间涌出一股子热乎劲儿,却又规规矩矩排成两列,跟训练有素的士兵似的。 我举着手机直犯懵,旁边卖煎饼的大姐乐了:"咋啦?看傻了?我们现在都这样,前两年疫情那会儿就更自觉,排队隔一米,口罩戴得严实得很。"我一琢磨,还真不是吹牛——上回我在上海虹桥赶高铁,也是提前半小时到,结果发现大家都跟商量好的,没人占座,没人堵通道,连泡面的味儿都不敢冲着别人吹。 说真的,我要是个老外,真能被这阵仗惊着。以前总觉得"集体主义"是口号,今儿算是见着活的了。你想想,几百号人临时凑一块儿,没领队、没彩排,说动就动,说停就停,这得是多深的规矩意识?搁有些国家,别说检票了,超市结账都得靠"谁嗓门大谁先来",更别说这种"令行禁止"的阵仗了。 有人可能要说:"这是在火车站,有监控、有工作人员管着,换了别的地儿未必行。"可我上周末去菜市场买菜,亲眼见着卖土豆的大姐跟大爷为两毛钱争得面红耳赤,结果边上排队的大妈一句话就给劝住了:"都消消气,人家大姐一天起早贪黑不容易,您少要点儿,她也少赚点儿,将心比心。"您瞧,这自觉劲儿哪是逼出来的?是日子过久了,心里头的秤砣称出来的。 再说说那几个特殊旅客,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特意放慢了速度,还帮着提行李。我后来打听才知道,现在车站都有"重点旅客优先通道",从进站到上车全程有人引导,既照顾了特殊群体,又没耽误其他人的时间。这哪是"一刀切"?分明是把规则和人情都揉碎了,再重新捏成个舒服的形状。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中国人的素质从来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它藏在妈妈教孩子"别插队"的唠叨里,在大爷大妈主动扶起倒了的共享单车的身影里,在年轻人给孕妇让座的微笑里。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守规矩",是一代一代学来的"讲文明",是咱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用几十年时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底气。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