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徐海东去餐馆吃饭,坐下后战战兢兢的请秘书点菜。秘书却大为不满:“请你注意身份,徐

徐海东去餐馆吃饭,坐下后战战兢兢的请秘书点菜。秘书却大为不满:“请你注意身份,徐海东同志!” 这事儿发生在1939年。咱们先说说这位“将军”,徐海东。这名字,现在好多年轻人可能不太熟,但在当年,那可是个让蒋介石头疼到悬赏十万大洋要他脑袋的狠角色。毛主席亲口封的“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军长征到陕北,就他带的红25军底子最厚实,毛主席手头紧,跟他张口借5000大洋,他二话不说就给了。就这么个人物,怎么会在餐馆里怂成这样? 再看那个比将军还牛的“秘书”。你猜是谁?刘少奇。对,就是后来咱们的刘主席。当时他的化名叫胡服。一个中央的大领导,跑去给一个军长当秘书,这剧本谁敢这么写? 所以,当徐海东在西安的西餐厅里,对着菜单一脸茫然,最后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身边的“胡秘书”时,他内心的别扭劲儿,估计比让他去冲锋陷阵还难受。刘少奇一看他那上不了台面的局促样,估计也是又好气又好笑,才低声提醒:“请你注意身份,徐海东同志!” 这俩人,为啥要搞这么一出“碟中谍”呢? 这事儿,得从1939年的延安说起。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对咱们的封锁和摩擦越来越厉害。尤其是在华中地区,新四军的发展遇到了大麻烦。当时新四军的负责人是项英,跟延安的战略思想有点对不上。毛主席下决心要派个得力干将去扭转局面,这个人选就是刘少奇。 可问题来了,从延安到华中,几千里地,中间全是国民党的地盘,哨卡林立,特务遍地。刘少奇目标太大,想安全过去,比登天还难。咋办呢?中央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们组织了一支四十多人的小分队,对外宣称是护送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奔赴前线。徐海东名气大,又是国共合作时期的正式将领,国民党那边不好直接找茬。而刘少奇,就摇身一变,成了徐海东身边一个不起眼的秘书“胡服”。 这趟旅程,对徐海东来说,简直是一场“精神折磨”。 你想想,刘少奇是什么身份?党内地位、资历、威望,都在他之上。在延安,徐海东见了他得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少奇同志”。现在倒好,一路上,他得心安理得地接受“首长”给自己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白天,他是发号施令的“徐将军”;晚上回到住处,俩人身份又得换回来,刘少奇开始给他分析形势、布置任务。 这种角色的反复横跳,一般人真扛不住。徐海东自己也说,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难受的时候。有好几次,国民党地方官来拜访,他正襟危坐,看着刘少奇以秘书的身份忙前忙后、点头哈腰,他心里就五味杂陈,恨不得自己上去抢过活来干。 最悬的一次是在洛阳。当时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要宴请他们,但卫本人没出面,派了个参谋长郭寄峤作陪。这郭寄峤是个人精,跟刘少奇早就认识。一见面,他绕开徐海东,直接就跟“胡秘书”热情握手寒暄。 徐海东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要坏事。这身份要是暴露了,后果不堪设想。可刘少奇镇定自若,大大方方地跟对方周旋,既没承认也没否认,硬是把场面给圆了过去。一顿饭吃下来,徐海东后背全是冷汗,刘少奇却像没事人一样,还借机宣传了一波我党的抗日主张。 其次,这也反映了早期革命者之间那种纯粹的信任和担当。这个任务,对徐海东和刘少奇都是巨大的考验。徐海东要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去“领导”自己的领导。刘少奇则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交到徐海东和他率领的这个小团队手上。他们之间但凡有一点猜忌和不信任,这个戏就演不下去。 这种搭档关系,靠的不是职位高低,而是一种“你办事,我放心”的默契和托付。 最终,这支奇怪的小分队,历时两个多月,跋涉数千里,成功抵达了新四军在皖东的指挥部。刘少奇迅速打开了华中地区的工作新局面,为后来的抗日根据地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徐海东,在指挥了周家岗等几次战斗后,肺病复发,彻底告别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