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夺取天下后,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却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拿起酒杯问:“喝了这杯酒,能不能留我女儿和老婆一命?”朱元璋冷冷一笑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定远县的老冯家在当地算得上书香门第,冯胜和兄长冯国用从小在私塾里摇头晃脑念四书五经时,谁也没想到这两个文弱书生日后会成为沙场悍将。
元末天下大乱,遍地都是扛着锄头造反的农民军,兄弟俩把《孙子兵法》往怀里一揣,带着几百号乡勇就投奔了朱元璋。
那时候朱重八手下尽是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突然来了两个能写会算的读书人,高兴得连夜叫人缝制新军装给冯家兄弟换上。
冯胜这人打仗有股子狠劲,鄱阳湖大战时他带着火攻船冲进陈友谅的舰队,烧得汉军哭爹喊娘。可真正让他名震天下的,是北伐元朝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大都攻坚战。
当时元顺帝带着残部死守城门,冯胜亲自扛着云梯往上冲,箭矢擦着脸颊飞过都没眨下眼。
城破那天,他在皇宫废墟里捡到把镶宝石的蒙古弯刀,转头就献给了朱元璋,这个细节后来要了他性命。
明朝开国后论功行赏,冯胜被封为宋国公,在应天府盖起五进大宅院。
他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按理说该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老朱家饭桌上的酒越喝越不是滋味,那些跟着打天下的老兄弟,徐达背上生疮死了,李善长被扣了个谋反的帽子,蓝玉被剥皮实草。
冯胜每次上朝都感觉后脖颈发凉,有回在奉天殿门口遇见刘伯温,那个神机妙算的老头冲他比划了三根手指头。
果然在洪武二十八年冬天,朱元璋突然在乾清宫设宴,冯胜接到帖子时正在后院练刀,那把从元朝皇宫带出来的弯刀已经锈迹斑斑。
他盯着刀柄上那颗暗红的宝石看了很久,出门前特意换上当年鄱阳湖大战时穿的旧战袍。
酒过三巡,老太监端着鎏金酒壶过来,给在座每人都斟了杯御酒,唯独给冯胜的那杯泛着诡异的琥珀色。
殿角铜雀灯的火苗突然蹿高,冯胜看见皇帝龙袍上的金线在光下变成毒蛇般的纹路。
他端起酒杯时想起出嫁的女儿,那个爱在宋国公府后花园扑蝴蝶的小姑娘,如今该有身孕了。
酒液在瓷杯里晃出细小的漩涡,他听见自己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刀剑相磨:"喝了这杯酒,能不能留我女儿和老婆一命?"
朱元璋摩挲着翡翠扳指冷笑,龙案下的波斯地毯上还沾着上月处决的某个功臣的血迹。
后来史书记载冯胜是"暴卒",其实那晚乾清宫的值夜太监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走出宫门时还活着。
他在午门外那株老槐树下站到东方发白,把腰间玉佩留给守门的锦衣卫小旗,托他转交给周王府的侧妃。
等人们发现时,那把元朝弯刀插在槐树虬结的树干上,刀柄宝石碎成齑粉,像凝固的血珠散落在积雪里。
冯胜死后第三年,他女婿周王朱橚被贬云南,女儿在流放途中投了江。
应天府的茶楼里说书人偷偷传唱:"宋国公府燕子飞,御酒一杯魂不归。
可怜金陵月,犹照血衣回。"直到永乐年间,有个老石匠在修孝陵神道时,在某个无字碑底座刻了幅画:戴枷的将军仰头饮月,身后跟着穿嫁衣的姑娘。
最新考证发现,南京博物院藏的明代宫廷画师作品里,有幅《功臣宴饮图》的角落里藏着端酒壶的老太监,他袖口隐约露出半截鹤顶红瓷瓶。
故宫出版社去年公布的洪武朝锦衣卫档案显示,冯胜被赐死前三个月,朱元璋曾密令调查周王府与宋国公府的往来书信。
历史学者在《明实录》批注本中发现,冯胜女儿投江处打捞起的首饰盒中,藏着半页被血浸透的《鄱阳湖战纪》,上面记载着当年冯胜私藏传国玉玺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