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这千古一帝,居然被奶奶孝庄的遗言难住了三十八年!直到死都没敢下葬奶奶,可雍正刚上台,三言两语就把这难题给破了。 康熙二十六年冬天,75岁的孝庄太后快不行了,拉着康熙的手说:“我跟你爷爷皇太极合葬的事就免了,别折腾他老人家。我惦记着你爹顺治,就把我葬在孝陵旁边吧。” 这话可把康熙难住了,按清朝规矩,太后必须跟先皇合葬,这是祖制。可康熙孝庄一手带大的,当年康熙8岁登基,鳌拜专权,是孝庄手把手教他怎么坐稳龙椅;平三藩时军费不够,是孝庄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捐了出来。 一边是祖宗规矩,一边是奶奶遗愿,康熙犯了难。他干脆在清东陵旁边盖了座“安奉殿”,把孝庄的灵柩暂时放那里,想着等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再下葬。没成想,这一等就是38年。 这38年里,康熙没少为这事犯愁。每年祭祖,他都得绕路去安奉殿磕个头,对着灵柩念叨半天。有大臣劝他:“皇上,还是按规矩办吧。”康熙为了皇祖母遗愿,一直没答应。 直到康熙驾崩,孝庄的灵柩还在安奉殿放着。雍正登基后,下了道旨,在安奉殿原地建陵,取名“昭西陵”。这样就算是和皇太极合葬,而且离孝陵就隔条小河,也满足了太奶奶守着儿子的心愿。 你还别说,这招既没动皇太极的陵寝,又让孝庄守着儿子,祖宗规矩和奶奶遗愿全占了。 其实,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康熙是当局者迷,对着奶奶的恩情和祖宗的规矩,怎么都舍不得偏废。可雍正明白,孝庄这辈子最在乎的不是名分,而是儿孙安好。把她葬在儿孙旁边,比啥都强。 有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给自己设的框框。康熙明明心里向着奶奶,却被“规矩”绑住了手脚。反倒是雍正,跳出框框一看,答案其实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