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蒋师傅,用电补贴已经打到你的电费卡上了,天气热一定要开空调啊。”近日,京口区谏壁街道雩山村委会工作人员来到该村村民蒋某家中走访时,再三叮嘱道。
炎炎夏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安全度过“烤验”,镇江民政部门开展系列行动,将形式多样的“清凉礼包”精准送达困难群众手中,在酷暑中为他们撑起一片“绿荫”,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用电补贴,送上“一抹清凉”
为有效保障困难群体安然度夏,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今年继续实施“清凉度夏”慈善救助项目,对市区城乡低保、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家庭,每户按照峰值电价一次性赠送70度电费,为他们送去夏季的一抹清凉。
为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为困难群众提供“家门口慈善”服务,合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2024年开始,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实施“清凉度夏”慈善救助项目,在原有城乡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用电减免政策基础上,项目保障家庭将获得一次性70度的电费补贴。
2025年,这一贴心举措继续实施。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曹耘介绍,今年将有5589户困难家庭受益,目前用电补贴目前已全部由供电部门分配至对应账户,谏壁街道雩山村的蒋师傅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低保户蒋师傅的儿子是智力三级残疾,生活困难,往往高温天气也舍不得开空调。“村里的工作人员一直跟我说,这个电费是额外补贴的,让我不要省,政府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最近,“听劝”的蒋师傅在气温高的时候就会打开空调,享受清凉。
风险排查,撑起“安全之伞”
除发放用电补贴外,持续高温天气下,镇江民政部门还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关爱走访频次。市民政局以委托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开展市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风险防范项目,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居家消防、用水用电用气撑起“安全之伞”。
在象山街道红旗社区,工作人员来到66岁的独居老人蒋奶奶家中。检查过程中,专业人员使用“电力检测仪”和“燃气泄漏检测仪”对其家中线路、插座及燃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同时耐心地向老人讲解安全知识。
检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厨房水龙头漏水比较严重后,第二天就带着新水龙头上门更换。“他们不仅帮我修好了水龙头,还教我一些省水省电小知识,真是太贴心了!”蒋奶奶感动地说。
在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的朱显示家中,工作人员发现其厨房插座因长期超负荷使用已经烧焦变形,极易引发火灾。“这个插座都烧黑了,太危险了!”工作人员立即切断电源,使用专业工具为其更换了全新的专用插座,并详细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据了解,此次行动已累计排查特困家庭150余户,消除隐患30余处。“市民政局将持续关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安全,以温馨服务筑牢特困群体居家安全防线,切实把保障和服务送到困难群众身边。”曹耘表示。
贴心关怀,织密“保障之网”
“天热出门不方便,你们直接送上门,还特意嘱咐怎么防暑,真是比亲人还周到!”近日,家住丹阳市丹北镇新弄村的庄伯伯收到民政工作人员送上门的“清凉礼包”后连声道谢。酷暑难耐,丹阳市为保障城乡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夏季生活需求,将精心准备的“清凉礼包”,精准送到困难对象手中,用实际行动织密高温下的民生保障网。
“清凉礼包”包含花露水、香皂、毛巾、蚊香等日常夏季生活用品,充分考虑了群众防暑需求。入户走访时,工作人员不光是“派送员”,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他们详细了解困难家庭近期的生活状况,记录下他们的最新需求,以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据统计,6月份以来,全市巡访关爱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困难对象等2.7万余人次,发放防暑降温物资8442件;临时救助基本生活遇困人员26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72.55万元。(记者朱秋霞通讯员曹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