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按商家促销价买戒指
却被告上法院
要求补差价或退货
否则索赔16.7万元?
最终消费者在
上海市静安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
支持下胜诉!
案情回顾:1.5折买钻戒,商家翻脸索赔
据了解,消费者郑女士多次在某珠宝店购买首饰珠宝,该店铺常有首饰珠宝以1—2折进行促销,店员会通过微信告知郑女士店内促销信息。
2024年7月14日,郑女士在该珠宝店选购商品,店内工作人员告知一款红宝石戒指正在促销,可享受1.5折优惠,郑女士花费2.96万元购买了该戒指。
然而,第二天店长告知该戒指非促销商品,要求郑女士退还戒指或者补足16.79万元差价。
郑女士认为其是在正常交易下购买戒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拒绝商家强制要求退还或补差价的要求。
该珠宝店将郑女士诉至法院
无奈之下
郑女士向
静安区消保委进行咨询和求助
静安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帮助消费者从法律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为郑女士联系静安区消保委公益律师志愿者代理该诉讼。
2025年4月21日
法院一审判决消费者获胜
原告不服
提起上诉
7月30日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法院认为
双方的买卖行为已履行完毕,原、被告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成立并合法有效。
消费者按店内促销信息购买,无违法违规行为
商家未能举证证明“重大误解”(如未明示戒指为寄售品等特殊情况)
记者了解到,该案是静安区消保委突破常规维权模式,首次处理消费者作为被告的咨询案件,改变以往消费者起诉商家的单一维权路径。此案不仅推动消保委探索新的消费维权机制和模式,而且为消保工作在新形势下拓展双向维权服务提供借鉴。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