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狼牙山养病的杨成武,被鬼子包围在山顶没了退路,在这危急时刻,一位老

勇敢小妹 2025-08-07 09:36:45

1943年,在狼牙山养病的杨成武,被鬼子包围在山顶没了退路,在这危急时刻,一位老人,连忙劝阻道:“千万不要干傻事啊!我有办法解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3年深秋的太行山北麓,寒风卷着硝烟刮过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拄着树棍走在山道上,突然眼前发黑栽倒在地。 ​警卫员冲上来扶他时,发现司令员浑身滚烫,牙齿磕得咯咯响——这是"打摆子"(疟疾)发作了。 山坳里的枪声突然炸响时,杨成武正靠在块避风的岩石后发抖。 疟疾这东西邪乎得很,冷起来像掉进冰窖,热起来又像被火烤,刚才还勉强能走,这会儿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 警卫员小李把枪栓拉得哗啦响,另一个战士已经将杨成武半架起来,往山顶的方向挪。 “司令员,鬼子从三面上来了!”小李的声音发紧,眼瞅着山脚的灌木丛里闪过几道黄皮身影。 这狼牙山看着到处是石头,真到了绝路,能躲的地方比针尖还少。 山顶就那么巴掌大的一块地,背后是直上直下的悬崖,风里都带着鬼子的嚎叫声。 杨成武咬着牙想推开战士:“别管我,你们突围……” 话没说完,就被一个沙哑的声音打断了。 “糊涂!” 只见个穿蓝布补丁褂子的老汉从一块巨石后钻出来,手里还攥着把砍柴刀,裤脚沾着泥和草屑。 他头发白了大半,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风,眼睛却亮得很,直勾勾盯着杨成武。 “我是这山根下葛家村的,姓王。”老汉喘着气,往山下瞥了眼,“你们是八路军,是护着咱老百姓的,哪能让你们在这儿栽跟头?” 小李举着枪警惕地问:“大爷,您有啥法子?鬼子离着也就百十米了!” 王老汉没答话,先蹲下来摸了摸杨成武的额头,眉头拧得更紧。 “这病耽误不得。”他说着往左边一指,那里有个被藤蔓遮得严严实实的石缝,“跟我来,这缝里能通到山后沟,是俺们采药人走的险路,鬼子找不着。” 杨成武心里一热,又有些犯愁。 自己这病恹恹的样子,怕是要拖累老汉。 “大爷,太危险了,您……” “别磨叽!”王老汉猛地站起身,扯住杨成武的胳膊就往石缝拽,“俺儿子前年就跟你们当兵去了,他说八路军打仗是为了让咱能安稳种地。今天俺救你们,就当是救俺儿子的弟兄!” 石缝又窄又暗,只能容一个人侧着身走。 王老汉在前头用砍柴刀劈开挡路的荆棘,小李在后面托着杨成武,三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挪。 外面的枪声、喊叫声越来越近,偶尔还有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 杨成武能感觉到王老汉的手在抖,不是怕的,是累的——老汉的后背早就被汗水湿透了,补丁摞着补丁的褂子紧贴在身上。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眼前突然亮了。 原来石缝的另一头连着个隐蔽的山坳,底下就是哗哗流的山泉水。 王老汉指着远处的密林:“从这儿穿过去,过了三道梁就是你们的地界了。”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个硬邦邦的窝头:“带着路上吃,别饿坏了身子。” 杨成武挣扎着要给老汉留点银元,被他一胳膊挡了回来。 “你们打鬼子,俺们送口吃的,天经地义!”王老汉咧开嘴笑,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等打跑了鬼子,俺请你们吃新蒸的小米饭!” 看着老汉转身钻进石缝,消失在阴影里的背影,杨成武的眼眶热了。 后来他总跟人说,那年深秋的狼牙山,最暖的不是太阳,是老百姓的心。 那些看似普通的庄稼人,手里握着锄头,心里装着的却是比山还重的情义。 正是这份情义,让八路军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总能找到活路,总能打下去。 信息来源:《杨成武回忆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

0 阅读:0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