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郭麒麟也救不了乱成“一锅粥”的德云社   德云社最近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郭麒麟也救不了乱成“一锅粥”的德云社   德云社最近的日子,像极了被连环暴击的老茶馆,刚有人掀了桌子,又有人砸了招牌,连最能救场的郭麒麟都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这个曾经笑傲江湖的相声帝国,如今彻底乱成了一锅粥,而且这锅粥已经糊得连“少班主”的金勺子都搅不动了。   郭德纲在综艺里对着镜头官宣郭麒麟是“德云社唯一继承人”,那场面比《庆余年》的权谋戏还刺激。   可工商信息一查,99%的股权都在王惠手里,郭麒麟就像拿着一张空头支票的光杆司令。   网友们调侃这是现实版“玄武门之变”,更讽刺的是,郭麒麟在影视综艺里赚的钱,早就是德云社巡演收入的十倍,他自嘲“高级打工皇帝”的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辛酸。   这场权力游戏撕开了德云社转型期的深层矛盾。   郭德纲总说要等郭麒麟40岁再传位,可王惠牢牢握着股权不放,于谦带着元老们想抢救传统相声,张云雷搞国潮音乐,烧饼去健身综艺刷脸,整个德云社像极了分封制下的春秋战国。   最绝的是抖音上那个叫“德云社在逃人员”的账号,单条广告报价300万,比某些小剧场一年的收入还高,这哪里是传承,分明是资本的狂欢。   当“德云女孩”举着荧光棒在剧场尖叫时,她们可能没想到,自己追捧的偶像随时可能变成法制咖。   助理王楠直播索礼骂粉丝“穷得理直气壮”,陈霄华入室猥亵被刑拘,张云雷拿地震灾区开玩笑,这些塌房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把德云社的招牌砸得粉碎。   更魔幻的是,德云社的十条班规里,只有两条提到私德问题,其他全是论资排辈的江湖规矩,这管理水平,还不如隔壁火锅店的员工手册。   饭圈化让德云社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却也吞下了苦果。秦霄贤拍悬疑短剧,张云雷搞国潮音乐,年轻演员们忙着立人设、接代言,却连《报菜名》都背不全。   观众去看演出,得带两部手机,一部拍偶像,一部查百科,不然根本听不懂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传统段子。   曾经靠“说学逗唱”吃饭的相声演员,现在靠脸和热搜活着,这不是转型,是变质。   德云社的影视剧和综艺,简直是“粉丝滤镜粉碎机”。40集的《万春逗笑社》被观众吐槽“故事散碎得像没煮熟的粥”,编剧没写过情景喜剧,导演只会导话剧,结果就是孟鹤堂、栾云平这些好演员,在烂剧本里拼命找补。   更尴尬的是,德云社想学本山传媒搞多元化,却连个像样的编剧团队都没有,拍出来的作品清一色3分档,简直是在消耗观众的情怀。   在商业化的路上,德云社更是走火入魔。岳云鹏开演唱会,票价对标刘德华,音准却被网友调侃“像鸭子叫”,郭德纲直播卖票,张嘴就是“后面还有七八场”,完全不顾吃相难看。   更讽刺的是,十年前他还怒斥跨界歌手“不务正业”,如今却把徒弟们推上各种舞台疯狂套现,这双标的演技,比春晚小品还浮夸。   烧饼突然升任副总,曹鹤阳当上人力资源总监,表面上是论功行赏,实则是权力洗牌。   栾云平这个“德云大管家”被边缘化,张文顺家人怒骂“死早了”,揭露创始人身份被抹杀的真相,德云社内部的派系斗争,比《甄嬛传》还精彩。   更绝的是,王俣钦在书里直接否认张文顺的创始人身份,把德云社的历史写成了郭德纲夫妇的创业史,这种卸磨杀驴的操作,让老观众们寒了心。   曾经,“德云社”三个字就是品质保证,现在却成了“失德艺人”的代名词,从曹云金到陈霄华,从张云雷到王楠,塌房事件一桩接一桩,连“德不发音”都成了热搜词。   更讽刺的是,德云社的危机公关比相声段子还烂,陈霄华出事83小时才发声明,张云雷事件的处理更是火上浇油,退票率创下19%的历史峰值。   郭麒麟不是不想救场,他带着《庆余年》的流量给德云社引流,推动“相声+影视”的创新,甚至在《流浪地球3》里给师兄弟打广告,可这些努力在德云社的烂摊子面前,就像往大火里泼了杯水。   真正的问题,在于德云社骨子里还是那个靠师徒义气和江湖规矩撑着的草台班子,却硬要披上现代企业的西装。   要想挽救这锅粥,德云社需要的不是郭麒麟的金勺子,而是一场彻底的“德云社2.0”改革。从股权结构到管理模式,从艺人培养到内容创新,都得动大手术。   否则,就算郭麒麟能再红十年,也救不了这锅已经糊透了的粥。毕竟,观众买票是为了听相声,不是来看权力游戏和塌房大戏的。

评论列表

风雨
风雨 3
2025-08-09 11:04
德云社倒了有你们张牙舞爪的题材?有你们的存在感?人家的财产能分你一分?你能代表全体观众?
冬日阳光
冬日阳光 2
2025-08-09 15:52
唉,德云社是群魔乱舞。
受了内伤的冰
受了内伤的冰
2025-08-09 17:53
分析非常到位,也很理性,但是敢确定百分百有脑残粉丝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