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蒋介石“姐姐”被抓,她的处决意见上报至北京,周总理亲自去跟毛主席求情留住她的性命,毛主席思索片刻以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1950年,一份关于赵洪文国的死刑判决书被送到了北京,这位曾经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如今却成了新中国的阶下囚。
周恩来亲自找到毛泽东,希望能为这位抗日女杰争取一条生路,毛泽东沉思良久,最终在死刑判决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决定背后,是一个关于忠诚与背叛、荣耀与毁灭的复杂故事。
赵洪文国的故事要从1881年的辽宁岫岩县说起,她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本姓洪,祖上和清朝皇室有点远亲关系,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靠种地养活一家人。
1898年,她嫁给了赵玉堂,两口子勤勤恳恳,慢慢攒下了一些田产,在村里,她以仗义出名,谁家揭不开锅了,她就送粮食送衣服,在乡亲们中间口碑特别好。
1931年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一切,日本人的铁蹄踏进东北,赵洪文国亲眼看着家乡被蹂躏。
这个平时连鸡都不敢杀的农村妇女,一咬牙变卖了全部家产,买了几杆枪,带着儿子赵侗和十几个乡亲钻进了山林。
这支小队伍叫“少年铁血军”,刚开始只有十几个人,专挑日本人的哨所和运输队下手,她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双枪老太婆”的名号就这么传开了。
到1934年,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几百人,炸过日军仓库,截过运输车队,让日本人头疼不已。
日本人当然不会放过她。1934年,日军两次突袭她家,烧了房子,抓了全家老小和300多乡亲,她在牢里被折磨了两个月,硬是没低头。
出狱后,她逃到北平,继续联络各路抗日力量,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和儿子组织了“华北国民抗日军”,在北平郊区打游击,队伍很快发展到上万人。
她乔装改扮运送军火,支援前线作战,还冒险到武汉宣传抗日。
在河南太行山,她试着把几支抗日队伍联合起来,可惜内部矛盾导致计划失败,但她的队伍干成了一件大事,攻破北平监狱,救出一千多犯人,里头还有不少共产党人,甚至击落过日本飞机。
那些年,赵洪文国成了全国闻名的抗日英雄,冯玉祥夸她“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陶行知给她写诗:“东洋出妖怪,中国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吓坏!”
1939年,蒋介石在重庆接见她,亲笔题写“游击之母”,还认她做了干姐姐,腰插双枪和蒋介石合影的照片登报后,“双枪老太婆”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
抗战胜利本该是英雄荣归故里的时刻,赵洪文国的人生却急转直下,蒋介石看中她的影响力,封她当“晋察冀剿共司令”,给了大批武器装备。
1940年,她儿子赵侗带着部队投靠国民党,结果被贺龙的120师全歼,丧子之痛加上蒋介石的刻意挑拨,赵洪文国彻底倒向国民党。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逃往台湾前,特意召见她,封她当“西南反共游击军司令”,给了武器弹药和电台,要她在川西打游击。
成都解放后,赵洪文国带着几千土匪盘踞在什邡、绵竹一带的山里,她封了上百个“司令”“团长”,杀害农会干部和征粮队员,活埋解放军战士,烧房子抢粮食,短短几个月就造成300多人死亡。
解放军多次劝降,她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1950年2月,她甚至纠集几千土匪围攻什邡县城,解放军忍无可忍,出动大部队围剿,终于在绵竹山区把她抓获。
法庭上,这位69岁的老太太毫无悔意,口口声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蒋委员长”。
考虑到她抗日有功,周恩来曾向毛泽东求情,但川西百姓的血泪不容忽视,毛泽东最终批示:功是功,过是过,依法处置。
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在什邡被执行死刑,她的儿媳因为刚生完孩子,被特赦释放。
赵洪文国的一生像坐过山车,从抗日英雄到土匪头子,从万众敬仰到万人唾骂,她抗日时的英勇值得铭记,但后期的选择也难逃历史审判。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多少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她的故事提醒我们,英雄也可能堕落,功勋不能抵消罪过,历史的天平从来公正,不会因为曾经的荣耀就宽恕后来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