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乌克兰受伤最重特朗普和普京即将在阿拉斯加碰头的消息传开后,国际社会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盯着这场会谈能给俄乌冲突带来什么变化。但有一个细节像根刺扎在很多人心上 —— 这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谈判,乌克兰自己却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泽连斯基政府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喊话,再怎么强调 “乌克兰的命运必须由乌克兰人决定”,也改变不了被排除在外的现实,这一幕,把 “弱国无外交” 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炮火蹂躏的是乌克兰的土地,流离失所的是乌克兰的百姓,经济崩溃的是乌克兰的国家命脉。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境内已有超过 1400 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基础设施被毁,GDP 较冲突前暴跌了近 40%。每一场战斗的胜负,每一次领土的易手,都直接关系到乌克兰的生死存亡。可就是这样一个承受着最大苦难的国家,在决定自身命运的关键谈判中,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色。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一句 “会晤仅限双边”,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乌克兰彻底挡在了门外。
泽连斯基不是没有挣扎过。他多次公开表示愿意与普京直接对话,甚至放下身段调整谈判条件,可克里姆林宫始终冷淡回应。美国那边更不用说,特朗普团队在筹备会晤时,压根没把乌克兰的意见放在眼里,他们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这场会谈捞取政治资本,如何在国内选举中塑造 “和平推动者” 的形象。乌克兰就像个被大人忽视的孩子,只能站在一边看着两个大国商量如何分配属于自己的糖果,连哭喊声都显得那么微弱。
这种无力感在国际舞台上随处可见。欧盟虽然给了乌克兰不少援助,总额超过 1600 亿欧元,可真到了美俄这种级别的博弈,欧洲国家也只能旁敲侧击地提醒 “别落下我们”,没人会真正为乌克兰的缺席鸣不平。毕竟在大国眼中,乌克兰的价值更多是牵制俄罗斯的棋子,而非平等对话的伙伴。就像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上被英法轻易出卖,道理都是一样的 —— 没有足够的实力,所谓的主权和利益不过是纸上谈兵。
泽连斯基或许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他曾试图通过强化与西方的关系提升话语权,可当美俄真正坐下来谈的时候,乌克兰的立场、乌克兰的损失、乌克兰人民的诉求,都成了可以被忽略的细节。这种被边缘化的滋味,正是弱国在国际政治中必须承受的无奈。即便未来俄乌冲突有了新的进展,只要乌克兰的国力没有根本提升,这种 “被安排” 的命运恐怕很难改变。
美俄峰会还没开始,乌克兰的缺席已经写下了最沉重的注脚。这不是泽连斯基个人的失败,也不是哪一届政府的失误,而是一个国家在实力不济时必然要面对的现实。弱国无外交,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藏在每一次被忽视的诉求里,藏在每一次被牺牲的利益里,藏在泽连斯基那双充满疲惫却又无可奈何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