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枪杀和他关系暧昧的男性朋友,被判处死刑。黄百韬的

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枪杀和他关系暧昧的男性朋友,被判处死刑。黄百韬的妻子拿着勋章,去跪求蒋介石刀下留人。 1948年11月24日,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在碾庄兵败自杀。老蒋得知后,下令追赠黄百韬为“陆军二级上将”,并命令优待其家属。 南京解放前夕,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带着儿子黄效先、女儿黄丽珍去了台湾。 到台后,黄效先、黄丽珍在老蒋的特批下,进入专门为国军将领子女创办的学校学习。黄丽珍是个老实人,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小有名气。而黄效先却让柳碧云大感头疼,他在校期间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却常常出入舞厅、酒吧等场所,花钱大手大脚,身边总围绕着一群趋炎附势的朋友。 毕业后,黄效先在老蒋的关照下,谋了个差事,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日不务正业。 有一次,黄效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叫杨进荣男子,两人最初以朋友相称,频繁的相处中逐渐产生了超越友谊的情愫。 起初,这段隐秘的关系让黄效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常常将杨进荣接到自己独居的公寓中,赠送昂贵的礼物,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 随着相处日久,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杨进荣不堪忍受黄效先强烈的占有欲和情绪波动,多次提出结束这段关系,却遭到黄效先的激烈反对。 黄效先认为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投入了全部真心,无法接受被抛弃的结局,情绪变得越发暴躁易怒。 1957年4月的一天,杨进荣再次明确提出分手,并表示将离开台北前往南部工作。 这一决定彻底点燃了黄效先心中的怒火,当天下午,他以 “最后谈一次” 为由,将杨进荣约到自己的公寓。 两人这次谈话,很快发展成争吵,暴怒的黄效先取出一把黄百韬当年遗留的手枪,对着杨进荣就是一枪,子弹击中了杨进荣胸口,杨进荣倒地不起。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杨进荣,黄效先瞬入恐慌,他试图止血却无济于事,最终眼睁睁看着对方停止呼吸。 惊慌失措的黄效先并未报警,而是仓皇逃离。 后来,警方在邻居的报警下,发现了被藏匿的尸体,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黄效先。 很快,黄效先在台北一家旅馆内被警方抓获,面对审讯,他很快交代了杀人经过,这起 “中将之子杀人案” 迅速传遍台岛,引起轩然大波。 案件移交台北地方法院审理后,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检方以故意杀人罪对黄效先提起公诉,认为情节恶劣,请求法院判处死刑。 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围绕 “故意杀人” 还是 “过失致人死亡” 展开激烈辩论。 检方出示了现场勘查报告、弹道鉴定结果以及黄效先的供述笔录,证明其持枪威胁时应当预见可能发生的后果,属于故意杀人。 辩方则请来心理学专家作证,称黄效先案发时处于情绪失控状态。 得知儿子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柳碧云如遭雷击,她在黄百韬昔日同僚的“指点”下,整理出黄百韬生前获得的所有勋章,包括“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等共计 17 枚。 柳碧云穿着素色旗袍,将勋章小心翼翼地用布包裹,一次次前往官邸门前等候老蒋的出现,希望能当面陈情。 起初,柳碧云的请求屡屡遭到卫兵的阻拦,但柳碧云并未放弃,她每天清晨就来到官邸外等候,风雨无阻。 有一次,老蒋的车队经过时,柳碧云冲破卫兵的阻拦,跪在车队前,双手高举包裹,声泪俱下地喊道:“请看在焕然(黄百韬的字)战死的份上,饶过效先一命。” 这一幕被老蒋看在眼里,内心受到了触动,他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让侍卫将柳碧云扶起,收下了她的请愿书。 柳碧云的 “勋章叩门” 之举很快传遍台北,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舆论的压力让老蒋不得不谨慎处理,他召集亲信开会商议,最终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 9月,台北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效先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死刑,但这只是走个过程,老蒋随后特批“黄百韬忠烈可嘉,其子黄效先情有可原,着将死刑改为无期徒刑” 。 黄效先在狱中得知改判结果后,情绪崩溃,痛哭流涕,或许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母亲的苦心。 黄效先最终在绿岛监狱开始了他的无期徒刑生涯,说是无期,在老蒋的授意下,黄效先其实坐了不到十二年牢就被释放了。 出狱后的黄效先,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花白,与当年那个张杨的 “中将之子” 判若两人。 此后,黄效先低调生活,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