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报道称,经过专业人士评估发现,欧美国家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程度可能更严重,来自中国的稀土“中短期内无可替代”。 目前,中国掌控着全球 91% 的稀土加工能力,在重稀土这一关键领域,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可替代的供应来源。 这样的产业地位,并非偶然得来。 早年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那些利润空间狭小、又要背负高额环境成本的原材料加工环节,大多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搭建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积累起深厚的产业实力。 这些年,中国在稀土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更让这份产业优势扎得更深。 就拿开采技术来说,电驱开采技术的应用,让稀土采收率提升到 95% 以上,同时把氨氮排放量减少了 95% 之多。 这不仅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更在环境保护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为全球稀土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范例。 转过头看欧美国家,他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其实比很多人预想的要深得多。 单说欧盟,其 98% 的稀土都要从中国进口。 有相关分析指出,即便到了 2040 年,欧洲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比例恐怕仍会维持在 85% 的高位。 这种依赖不只存在于普通的工业生产中,在军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德国以及西方其他国家的军火工业,超过 90% 的稀土来自中国,就连生产弹药必需的硝化棉,也有 70% 以上依赖中国供应。 除此之外,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也让欧美国家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甚至开始面临技术上可能被赶超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西方媒体却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标准。 德国的部分媒体,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把稀土当成 “要挟世界的工具”“地缘政治的筹码”,却对自己国家动不动就实施出口管制的做法避而不谈。 他们把中国正常的贸易反制行为说成是 “施加压力的手段”,说到底,不过是想掩饰自己在战略布局上的失误和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 实际上,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根本原因是为了回应美国的关税霸凌,这是一个主权国家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合理做法。 为了让稀土产业规范发展,中国制定了《稀土管理条例》,建立起从开采到出口的全流程监管机制,还推行了产品追溯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在保障工人健康方面,中国有着严格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人上岗前要做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时要配备防护装备,定期还要进行体检,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保障措施。 而美国在努力 “降低对华依赖”,欧盟也出台了《关键原材料法》,还大力投资本土的矿产项目。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很难改变长期依赖中国稀土的局面。 德国想在军工供应链上 “排除中国因素”,却因为自身供应链的脆弱,始终摆脱不了焦虑。 西方这种一边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一边又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势充满敌意的态度,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思维。 稀土对欧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军工产业等众多领域离不开的关键原料。 要是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欧盟的汽车产业、电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波及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力。 之前德国汽车业就因为稀土短缺,出现了部分生产线停产的情况,这就是很直接的证明。 而且这种依赖关系,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稀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位置。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已变,普京迅速反应过来:3年多的仗不能白打中美在贸易战中较量
【15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