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的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她被告知自己被卸任市委书记。 邢燕子1941年出生在河北宝坻,家里不算穷,父亲在天津做陶瓷厂副厂长。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在农村长大,田间地头的日子让她对土地有了感情。1958年,她从农业中学毕业,成绩不错,本可以留在城里工作或者继续读书。但她没选这条路,而是回到司家庄村,想用自己的知识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时农村缺人手,她看在眼里,决心干点实事儿。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她真心想为家乡做贡献。 1959年,邢燕子拉了几个姐妹,组了个“燕子突击队”。开始才7个人,后来发展到16个。她们干的活儿可不轻松,冬天在冰面上凿洞捕鱼,手冻得发红也不吭声;晚上点着油灯编苇帘,赚点外快补贴村里。仨月下来,队里赚了3600多块钱,这在三年困难时期可是救命的钱。村里人看她这城里来的丫头这么能干,都服气了。她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真刀真枪地干,带着大家伙儿闯出一条路。 邢燕子的故事没多久就火了。1960年,《人民日报》发了长篇报道,中央广播电台和《河北日报》也跟进宣传。连大文豪郭沫若都给她写了首《邢燕子歌》,夸她吃苦耐劳。那时候,她成了全国青年的偶像,国家领导人还接见过她。她1959年入了党,1960年当上全国劳模,名气大得不得了。但她没飘,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个干活儿的,没啥特别。 从60年代开始,邢燕子一步步往上走,当过河北省委委员、宝坻县委副书记,后来还坐上了天津市委书记的位子。她在高位上也没忘了根儿,经常下乡看看老百姓过得咋样,尤其是关心农村妇女和穷人家。她作风朴实,不摆架子,有时候还亲自下地干活。不过,1983年6月这天,一切变了。她被叫到天津市委组织部,领导直接告诉她,因为班子调整,她得卸任市委书记。她没闹情绪,就说了句“我服从安排”,挺淡定的。 卸任没几天,邢燕子就被派到天津北辰区永新知青综合场当党支部副书记。这活儿又把她拉回基层,离田野近了。她干得带劲儿,带着知青们种地、搞技术,农场慢慢有了起色。她不觉得自己掉价,反而觉得这才是她该待的地儿。后来,1984年,她当上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干就是17年。她跑遍了城乡,调研老百姓的需求,特别关注环境问题。1990年,她盯上了北运河水污染的事儿,带着团队查资料、写报告,最后推动治理落地,帮几十万人喝上了干净水。 1993年,邢燕子52岁了,还跑去西班牙参加农业管理培训。她挺认真,记了一堆笔记,看人家怎么搞现代农业、管水资源。回来后,她把这些经验用在北辰区,推节水灌溉,粮食产量上去了。她还老跟同事唠叨,说咱不能光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得学学外面的好办法。这趟出国让她眼界更宽了,也给天津农业添了点新想法。 2001年,邢燕子退休了,但她没在家歇着。她当了天津旱桥中学的名誉校长,给学生讲讲农业知识,聊聊人生经验。她还组织社区活动,带着退休老干部跳秧歌、唱红歌,挺热闹。1994年北运河抗洪,她还亲自去帮忙堆沙袋,年纪不小了还那么拼。她常去社区菜园跟大伙儿聊种菜,邻里都挺喜欢她。她就这性格,闲不住,总想干点啥。 2022年4月6日,邢燕子走了,81岁。她得了病,但走之前还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她家里留下一堆老照片和剪报,都是她从知青到劳模的记录。她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最美奋斗者”,名头挺响。她这一辈子,没啥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事儿,挺让人佩服。 邢燕子这人,简单说就是“实诚”。她从农村出来,靠自己一步步走到高位,卸任后也没抱怨,又跑回基层接着干。她不是那种光说漂亮话的领导,而是真干活儿的主儿。她这一生,证明了不管啥时候,只要肯为老百姓着想,总能干出点名堂。她走了,但故事留下来了,挺值得咱琢磨。
1983年6月的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她被告知自己被卸任市委书记。
文山聊武器
2025-08-12 19:33:01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