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普通职员秦先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咬牙花96元买下了15版滞销的猴票,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选择,竟成为改变他一生的关键时刻。 秦晓明,1980年代的武汉邮政局职员,三十出头,瘦瘦的身板,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踏实。他每天早起赶去江汉路的邮局,干着分信、盖章的活儿。月薪32块,养着老婆李梅和两个小儿子,房租、米面、孩子学费一扣,剩不了几个钱。那时候,家里没啥值钱东西,最贵的也就是个收音机,晚上听听新闻,日子就这么过着。 邮局的工作稳定,秦先生挺珍惜,虽然工资不高,但够糊口。他不爱多说话,干活认真,同事里有个老王总爱讲邮政往事,他听着也觉得这工作有意义。可1980年,邮局碰上了麻烦,新出的《庚申年》猴票卖不动,库存压了一堆。领导下了任务,每人得推销点邮票,不然年终考核要挨批。秦先生心里清楚,这饭碗不能丢,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那年冬天,猴票摆在邮局柜台上,红底黑猴的设计挺显眼,可老百姓不买账,说“黑猴不吉利”。每版80枚,单价8分,15版加起来96块。对秦先生来说,这不是小数目,三个月工资全搭进去,家里还得省吃俭用好一阵。他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咬牙掏钱买了。不是他想买,是任务压着,没办法。 买完邮票,秦先生心里沉甸甸的。回家跟李梅一说,她气得不行,96块能买多少粮食啊,咋就花在这些没人要的邮票上了?可事情定了,邮票塞进柜子,两人也没再多提。这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堆邮票以后会值多少钱,秦先生只想着赶紧把任务交了,保住工作。 时间过得快,猴票在柜子里落了灰,家里日子还是老样子。到了1980年代末,集邮热起来了,猴票因为是第一枚生肖票,慢慢有了名气。1990年代中期,秦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猴票价格蹭蹭往上涨。他翻出那15版邮票,检查了一下,还挺齐整。到了1997年,集邮市场火爆,单枚猴票炒到3000块,15版算下来值360多万。 秦先生和李梅合计了一下,没急着卖,打算再看看。2000年后,两个儿子大了,要结婚买房,武汉房价也涨了不少。秦先生拿了几版邮票去市场问价,有人出高价,他挑了靠谱的买家,卖了五版,拿钱给儿子们买了房。剩下的10版,他锁起来,当成家里的保障。后来他常看邮票行情,知道猴票因为数量少、工艺好,一直值钱。 96块钱买的邮票,最后变成了几百万,这事儿听起来像传奇,可对秦先生来说,起初就是个无奈的选择。他不是啥有远见的人,就是个老实干活的普通职员。那时候买邮票,不是投资,是逼出来的决定。可这决定真就改了他家几代人的命。儿子有了房,家里日子宽裕了,他自己晚年也踏实不少。 这故事里没啥大起大落,就是生活里的一点意外。秦先生后来跟孙子聊起这事儿,总说:“生活啊,踏实过着,有时候运气就来了。”他没觉得自己多聪明,就是赶上了好时候。 《庚申年》猴票为啥值钱?一是发行量少,1980年全国才500多万枚,武汉分到的更少。二是设计好,红色背景配黑猴,看着喜庆,后来生肖票成了传统,大家都认它。三是集邮热推了一把,1990年代市场火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秦先生的15版,保存完好,卖的时候正好赶上高峰,赚得盆满钵满。 这事儿也让人感慨,普通人也有翻身的机会,不是靠啥大本事,就是个小决定碰上了好运气。96块在1980年是笔大钱,可跟后来的回报比,简直不值一提。
“这种人品全国罕见!”湖北武汉,一男子离异后1岁女儿判给前妻,从此再无交集!23
【274评论】【1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