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peek供给端来看,国产替代也颇有看点。过去,全球PEEK

雷频说商业 2025-08-12 20:44:14

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peek供给端来看,国产替代也颇有看点。

过去,全球PEEK市场长期被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等国际巨头主导。这些国外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把控着市场供应,使得PEEK价格居高不下,一度堪比“塑料界爱马仕”,价格高达 80-100万元/吨。

但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逐步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像中研股份、中欣氟材等国内企业成功实现了PEEK树脂及型材的量产,并且将价格大幅降低至30-40万元/吨。

特别是上游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PEEK生产的上游核心原料氟酮(DFBP),此前主要依赖日本进口,存在供应风险且成本高昂。如今,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自给,并且其产能不断扩张,目前已占据全球约70%的产能。

有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PEEK产能或将突破1万吨,全球占比接近一半。

狂欢之后,警惕两个风险点

PEEK材料作为一个应用相对还未成熟的领域,我们在重视其广阔前景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潜在的投资风险。

一是需求释放存在长期不确定性。

当前PEEK材料30-40万元/吨的价格仍显著高于普通工程塑料,在中端工业领域的替代经济性不足,限制了其向大众市场的渗透速度。同时,医疗、航空等核心应用领域的产品认证流程复杂,从材料测试到临床验证通常需要3-5年周期,且认证成本高达数千万元,导致需求转化效率偏低。

这种“高价门槛+长周期认证”的双重约束,使得PEEK需求释放更可能呈现渐进式特征,若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不及预期,可能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

二是供给端结构性矛盾凸显。

一方面,国内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存短板,航空航天级(耐温300℃以上)、医疗植入级(纯度99.99% 以上)等产品的性能指标与英国威格斯等国际巨头差距明显,国内高端市场60%以上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进程尚未完成。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扩产热情高涨,2027年全球规划产能已达26万吨,略超机构预测的25.6万吨需求,且新增产能多集中于通用级产品。

这种“高端依赖进口+中低端扩产激进”的格局,可能导致未来中低端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引发价格竞争压力。

近期PEEK材料概念的短期涨幅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乐观预期,也积累了一定的短期波动风险。不妨理性看待短期热度,待市场情绪平复、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后,在行业关注度较低的阶段,再结合产业链发展进度与企业实际业绩表现,寻找更具确定性的参与机会。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产业趋势,往往需要在喧嚣褪去后,才能更清晰地看清其发展脉络。

0 阅读:10
雷频说商业

雷频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