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副总统万斯,中国也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比印度买的好多,特朗普总统是否“考虑”对中国征收关税?万斯回应称,中国的状况“颇为复杂”,毕竟美中关系牵涉到“诸多与俄罗斯局势无涉之事”。 这话里有话的表态,折射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心态 —— 既想通过关税施压,又担心全面对抗会反噬自身经济。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第一时间回应称,中俄贸易完全符合国际法框架,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单边制裁和 “长臂管辖”。这番回应掷地有声,既点明中俄合作的合法性,也暗含对美国双重标准的不满。 毕竟,印度同样大量进口俄油,美国却对其征收 25% 关税,对中国却迟迟不下重手,这种区别对待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忌惮。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试图将经济问题 “安全化”,却遭遇现实阻力。根据特朗普政府 2025 年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最高达 145%,而中国也迅速反制,将对美关税提升至 125%。 但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打法,最终迫使双方在日内瓦会谈后达成关税暂停协议,有效期至 8 月 12 日。 如今期限临近,特朗普再次要求中国增加大豆进口,甚至威胁恢复关税,但中国早已通过投资巴西供应链,将大豆进口依赖度从美国转向南美,70% 的进口量来自巴西。这种结构性调整,让美国的关税大棒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布局正在重塑博弈格局。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超过 1 亿吨,取代沙特成为最大买家,2024 年进口量进一步增加,且多通过陆上管道运输,规避了海上封锁风险。 这种能源通道的多元化,让美国试图通过切断海上运输线施压中国的设想逐渐落空。正如专家分析,中国能源进口结构的优化,直接削弱了西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恐吓筹码。 在这场博弈中,美国的困境愈发明显。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遏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的现实又让其投鼠忌器。 万斯强调的 “复杂因素”,实则是美国无法忽视的经济现实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科技产品的重要市场,全面关税战只会加剧美国通胀,损害本土企业利益。 而中国在新能源、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如电动汽车和 5G 技术的领先,更让美国意识到,单纯的关税打压难以阻挡中国的发展势头。 目前,中美关税暂停协议的延期谈判仍在进行中。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中国 “迅速增加大豆订单”,但市场反应冷淡 —— 芝加哥大豆期货短暂上涨后,中国采购量并未明显增加。 这种僵持局面,凸显了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美国希望通过经济施压换取政治让步,而中国则以 “稳能源、扩内需、强科技” 的组合拳,逐步构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这场关税博弈的背后,是大国战略的深层较量。美国试图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相互依存;中国则以务实的能源政策和市场多元化,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大主动权。
记者问副总统万斯,中国也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比印度买的好多,特朗普总统是否“考虑
猫贪余温
2025-08-13 04:51:50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