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特朗普让中国增加大豆订单中国完全有底气跟着自己的意愿,决定采购谁的大豆,特别是在中美关税战还没有彻底分出胜负的情况下。而且,从技术层面,中国已经用事实证明,只要中国愿意,随时可以分辨出哪些大豆产自美国,哪些大豆产自阿根廷或者巴西。
中国在防止美国大豆通过更换原产地进入市场这件事上,已经搭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就拿去年退运的 30 万吨大豆来说,这批货明明产自美国,却想贴着阿根廷的标签进来,结果刚到港口就被拦了下来。背后的门道,藏在一套能实时记录种植、运输全流程的电子系统里 —— 从大豆在农场收割开始,它的种植地坐标、收割时间,甚至货轮在海上的航行轨迹,都会被实时上传到一个跨境区块链平台。海关只要调出数据,一眼就能发现破绽:这批大豆的货轮在密西西比河停留了整整三天,这和阿根廷港口的装卸记录对不上,明摆着是先在美国装了货,再跑到阿根廷换了个包装。
不光是物流轨迹,大豆本身也会 "说话"。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的差别,藏在很多细节里。比如蛋白质含量,美国大豆平均能到 35.5%,比南美大豆高出一两个百分点,海关实验室用光谱仪一测就能分辨。更绝的是土壤检测,中国农科院的技术能从大豆表皮沾的土粒里,分析出是美国中西部的黑土,还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红土。去年青岛海关就靠这招,在一批说是巴西产的大豆里,找到了只有美国土壤才有的铯 - 137 同位素,一下就戳穿了伪装。还有基因检测,美国有些转基因大豆带的特定基因片段,在南美品种里根本找不到,上海海关去年就靠这个,在阿根廷大豆里揪出了美国货的 "基因身份证"。
海关的检查现在严得很,以前是五船抽一船看看,现在每船都得从头到尾查。单证要一项项对,原产地证明、港口装卸的时间戳、运输时的温度记录,少一样都不行,哪项时间对不上,就得翻个底朝天。现场查验的关员也有经验,美国大豆颜色偏黄,颗粒稍小,南美大豆偏青一点,颗粒也大些,看外观就能先打个问号。去年就有 17 批货,光看颜色和大小就被盯上,后来实验室一测果然有问题。每个集装箱至少抽三个样,查转基因成分、有没有带病菌,甚至种衣剂合不合规。今年三月,就有三家美国企业因为种衣剂超标,被暂停了对华出口资格。
中国和巴西、阿根廷签了合作协议,那边的出口商得把每批大豆的农场编号、种植合同都报备,中国使馆的人会时不时去农场实地看。阿根廷港口发往中国的大豆,都得用专用集装箱,铅封编号提前 24 小时就得传到两国的联合数据库里。去年五月,布宜诺斯艾利斯港有 12 个集装箱没及时传铅封信息,整船货都被退了回去,谁也不敢马虎。
要是真敢造假,代价可不小。按中国的法律,伪造产地最高能罚到货值等额的钱。去年七月那批 30 万吨的假阿根廷大豆,涉事企业不仅货被没收,还罚了 1.2 亿,负责人五年内都别想再做农产品生意。现在海关还有个黑名单,上了名单的企业,银行不给贷款,出口退税也办不了,今年已有 27 家公司因为这事资金链断了。
从市场这边看,美国大豆想靠伪装进来,空间也越来越小了。这些年中国从美国买的大豆占比,从 2018 年的三成多降到了现在的不到一成,更多是从巴西、俄罗斯甚至非洲国家进货。中粮在南非建的加工基地,从种到加工全在当地完成,根本没美国大豆插手的余地。国内自己种的大豆也越来越多,靠着新的转基因品种,单产提上来了,自给率到了 23%,对进口的依赖小了,自然不用给那些 "伪装货" 留空子。
现在不管是技术手段,还是国际合作、法律处罚,都把美国大豆想换个马甲进来的路堵得差不多了。就像巴西大豆出口商协会的人说的,现在想把美国大豆装进阿根廷的麻袋卖到中国,真是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