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张柬之谋划杀张易之兄弟,找到羽林将军李多祚问,将军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李多祚流着眼泪说,是高宗大帝,我本是胡人,受到先帝的赏识和不嫌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时刻都想报答他的恩德。
那年,大唐王朝的宫廷深处暗流涌动,年过八旬的女皇武则天病重,朝堂权力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批大臣敏锐察觉到,这是恢复李唐江山的最佳时机,他们秘密策划着一场政变,目标直指武则天身边炙手可热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他们二人仗着武则天宠信,在朝中横行霸道,不仅把持朝政,还肆意构陷忠良,连太子李显都差点遭其毒手。
张柬之明白,要成大事必须争取禁军支持,他特意找到掌管羽林军的李多祚,此人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
当张柬之在密室中说:"将军今日的荣华富贵,可知是谁所赐?"这句话像把利剑,直接刺向李多祚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位铁骨铮铮的胡人将领顿时红了眼眶,声音哽咽:"是高宗大帝啊!我本边塞胡人,蒙先帝不弃,才有今日。"
李多祚的回忆闸门被彻底打开,三十多年前,唐高宗李治力排众议,将出身靺鞨部落的他破格提拔。
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時代,一个胡人能得到如此重用堪称奇迹,他记得第一次面圣时,高宗亲自解下佩刀相赠,记得平定高句丽时,皇帝将最精锐的羽林军交他统领,这些恩情,他一直铭记于心。
看着眼前这位老将军颤抖的白须,张柬之知道火候到了,他压低声音道:"如今二张祸乱朝纲,先帝子孙危在旦夕,将军既受高宗厚恩,岂能坐视不理?"
李多祚猛地拍案而起:"不必多言!我这条命本就是先帝给的,你说怎么做?"
在那之后,他利用自己在军中的人脉,秘密联络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湛等将领。
正月二十二日深夜,五百名羽林军突然包围集仙殿,李多祚亲自带队冲入寝宫,将张易之兄弟当场诛杀,这场被称为"神龙政变"的行动,最终迫使武则天退位,李唐王朝得以复兴。
后世史家评价李多祚时,常强调他知恩图报的品格,不同于那些趋炎附势的朝臣,他在武则天权势最盛时保持距离,却在李唐皇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特别令人感慨的是,这位胡人将军对大唐的忠诚,比许多汉族官员更为纯粹。
而考古发现恰好佐证了史书记载,洛阳出土的唐代墓志显示,李多祚家族虽源自靺鞨,但已经完全融入中原文化。
他的子孙都在朝为官,有个孙子还考中进士,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他对高宗皇帝的感情如此深厚,正是大唐给了他家族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代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特别关注其中的权力博弈,张柬之选择李多祚作为突破口堪称神来之笔。
他不仅看中对方掌握的兵权,更洞察到这位胡人将军内心深处的忠义观,对人性的精准把握,才是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李多祚的故事依然令人动容,在权力与道义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