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被枪决,建国后授衔时,他极有可能被授予上将。此人正是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的高志远。1933年,长城抗战,高志远招募200多人准备抗日,却在途中被土匪刘兰亭缴了械。高志远并未放弃,回老家,散尽家财,招兵买马。1934年,他率部除掉当初阻碍他抗日的土匪头子刘兰亭。 1939年4月,河北平西山区枪声响起,32岁的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倒下了。这位让日伪军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最终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高志远1907年生于滦县多余屯村富裕农家,从小在私塾读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消息传来,26岁的他变卖田产拉起200多人的队伍,准备奔赴喜峰口抗战。 途中遭遇土匪刘兰亭伏击,队伍被缴械。这次失败没有击垮他,回村后散尽家财重新招兵买马,一年后亲手击毙刘兰亭夺回武器。 1935年,大汉奸刘佐周在冀东作威作福。高志远单枪匹马潜入滦县火车站,当着日军司令面击毙刘佐周,身中两刀仍成功脱身。 日伪当局悬赏捉拿“枪法如神”的高志远,他却越战越勇,队伍不断壮大。1938年冀东大暴动爆发,他被推举为抗日联军总司令。 他治军严明,立下“不拿百姓一粒粮”的铁规。缴获的日伪物资全部分给穷苦百姓,当地流传着“高司令,枪法准,开仓放粮济穷人”的民谣。 鼎盛时期,高志远的部队达到近3万人,控制了冀东大片区域。他率部三打乐亭、两攻滦县,让日伪军疲于奔命。 1938年秋,冀东抗联主力西撤平西整训,途中遭日军重兵围击损失惨重。到达平西后,高志远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在作战方针上产生分歧。 高志远主张立即打回冀东收复失地,萧克坚持先巩固平西根据地再图发展。更致命的是,高志远私下联系吴佩孚旧部寻求军饷支援,被人举报“勾结军阀”。 1939年春,萧克设宴将高志远扣押,临时军事法庭以“叛国投敌”罪名判处死刑。尽管宋时轮、邓华等将领力保,高志远仍被处决。临刑前他写下“抗日救国,死而无憾”。 高志远死后,冀东抗联官兵逃亡过半,队伍一蹶不振。这位散尽家财也要抗日的汉子,用32年短暂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宁毁家纾难,不做亡国奴”。 1982年,河北省政府追认高志远为革命烈士。如今滦河依旧奔流,高志远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这位传奇人物的悲剧结局,或许正说明了乱世中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在民族危亡关头,纯粹的爱国热忱有时也会成为悲剧的种子。 假如你是萧克,面对“可能通敌”的高志远,你会怎么处理?是宁可错杀以绝后患,还是顶住压力留人一命? 欢迎在评论区吵起来! 信源: 滦南县党史办公室编纂的《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历史》第一卷
抗战时期,八路军制造步枪的无缝钢管从哪里来?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能从正规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