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面对记者采访,她淡然表示:感谢祖国的栽培! 2007年5月,71 岁的李爱珍收到一封横跨太平洋,来自美国的邮件,邮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告知她,因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卓越贡献,经严格评选流程,成功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一消息令国内众多科研人员深感震惊,而更令人唏嘘的是,仅在两年前,她才经历了第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的挫败。 这位被誉为"中国分子束外延技术之母"的科学家,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一条充满戏剧性的科研之路。 1982年,46岁的李爱珍从美国访学归来,带回了一项改变中国半导体命运的分子束外延技术。面对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她带领团队用五年时间,仅花费进口设备十分之一的成本,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分子束外延设备。这台看似"土里土气"的设备可不简单,性能不仅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更让中国半导体研究迈入了崭新的阶段。 1999年,63 岁高龄的李爱珍怀揣着热烈的期望,首次向中科院院士冲刺。但命运多舛,在旁人看来,以她在科研领域深耕多年且成果丰硕的“战绩”,当选中科院院士这一头衔已是囊中之物。可现实却给了众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李爱珍落选,这一消息瞬间在学界炸开了锅,大家纷纷为她鸣不平。 但她并未被这初次的挫折击退,此后她依旧怀揣着对科研梦想的坚守,连续三次,向中科院院士的荣誉发起冲刺。但命运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一次次用隐形的双手拖住她的腿,让她每次都距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最令人心疼的是,2005 年,已69岁的她发起最后一次冲刺前三天还高烧不退,她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答辩。然而这一年院士增选名额竟大幅缩减了 30%,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李爱珍以极其微弱的差距,再次与中科院院士的荣誉失之交臂。 与国内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爱珍在国际学术界声誉日渐高涨。2003年当选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终身成就奖",直到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一崇高荣誉。 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不受待见,却被邻居当成了宝贝。 如今,已 87 岁高龄的李爱珍依然保持着雷打不动的工作节奏,在实验室里待就是一整天。哪怕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那颗对科研炽热的心,却从未有过丝毫冷却,依然在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持续燃烧着。 对此你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国顶尖半导体教授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淘汰,不料2007年,她竟然摇身一变成
春秋说史
2025-08-13 18:20: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