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20日 ,在老山战役,越军手持喷火器,喷向我方弹药库,一名嘴啃压缩饼干的战士 ,眼里充满杀气,猛抱起一箱手榴弹冲了出去,结果出人意料! 1987年的老山前线,那地方,去过的老兵都叫它“绞肉机”。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爷,叫王高银,当时是54号阵地3号哨位的一个班长。那年头,阵地上的日子苦得能拧出水来。猫耳洞里又湿又闷,跟个蒸笼似的,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泥。吃的呢?没啥山珍海味,就是那硬得能把门牙硌掉的压缩饼干。 那天是4月20日,王高银跟往常一样,揣着块压缩饼干,使劲往下啃。这玩意儿,得就着口水慢慢往下咽。就在他跟这块饼干较劲的时候,洞外,越军摸上来了。 老山阵地犬牙交错,双方离得极近,有时候都能闻到对方做饭的味儿。越军的特工队经常趁着夜色渗透。但这次,他们玩得更“绝”——直接扛着喷火器就上来了,对准的,恰恰是王高银他们守的那个哨位,那后面,堆着咱们的弹药! 喷火器这玩意儿,在坑道战里是鬼见愁。火龙一喷,几千度的高温,别说人了,石头都能给你烧裂了。更要命的是,它能瞬间耗光洞里的氧气,就算烧不到,也能把人活活憋死。一旦弹药库被引爆,整个54号阵地的后果不堪设想。 无线电里,传来战友们急促的呼叫和猛烈的枪炮声。洞里的空气,瞬间就被硝烟和紧张填满了。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慌了。 可王高银呢?他愣是把最后一口压缩饼干咽了下去,然后拍了拍手上的碎屑,对着洞外骂了一句后来被战友们传遍了的话:“妈的,等老子吃完这口饭,就把你们全收拾了!”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像村头小伙子打架前的放狠话?一点都不“高大上”,但就是这股子糙劲儿,透着一股不要命的杀气。 下一秒,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动作。他没有去找掩体,也没有呼叫支援,而是猛地抱起身边一整箱手榴弹,就那么赤条条地冲出了猫耳洞,一头扎进了越军的火网里! 冲出去的瞬间,喷火器的火舌燎着了他的军装,头发都烧焦了。他不管不顾,左右开弓,拧开盖就扔,那架势,就像个在田埂上撒麦子的老农,只不过他“撒”出去的,是能要人命的“铁疙瘩”。 一颗、两颗、三颗……他一个人,硬是追着越军的15个火力点打。 手榴弹的破片炸进他胳膊,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血混着汗往下淌,他扔得反而更凶了。越军彻底被打懵了,他们哪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在他们眼里,冲出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形的炮弹发射器。 就这么几分钟,刚才还嚣张无比的喷火器被打成了哑巴,进攻的越军死的死,逃的逃。王高银一个人,撕开了一个口子,硬生生把一次亡命的突袭,给顶了回去。洞里的战友们反应过来,抄起脸盆水桶就冲出去,给他身上的火苗扑灭。 战后清点,他一个人,一箱手榴弹,干掉了15个越南兵,打退了敌人21次进攻,荣立一等功。 王高银的“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入伍的时候,是个普普通通的南通农村小伙。新兵连练武装越野,别人背20公斤,他偷偷在背囊里多塞了20公斤沙袋;别人跑5公里,他跑10公里。脚底板的血泡,磨破了,结了痂,再磨破,一层摞一层。等到了老山前线,他早把自己练成了一块钢板。 他的狠,是在平时训练里,用几十斤的沙袋和上百公里的奔跑,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他的杀气,是在啃着压缩饼干,看着战友在身边倒下时,一点一点淬出来的。那不是表演,那是刻进骨子里的血性。 前段时间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王高银老爷子的近况。快60岁的人了,身体倍儿棒,扛着鱼竿去水库钓鱼,走路带风,精神头比好多年轻人都足。当年的战斗英雄,如今成了一位享受生活的“钓鱼佬”,这种反差,特让人感慨。 他还被请回老部队,给现在的年轻官兵们上课,给训练标兵颁奖。当他把奖章挂在那些二十出头的年轻战士胸前时,台下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会不会让他想起,当年在战壕里,那个攥紧手榴弹、眼里同样充满杀气的自己? 王高银的故事,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他也不是什么天生的战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危机关头,把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得比自己命还重的士兵。他啃着最硬的饼干,打了最硬的仗。
1985年,侦察兵隆志勇在执行越境侦察任务时,意外遇到了越军巡逻队,越军立即开火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