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湘西会战150个鬼子各身绑上百斤炸药,紧贴武冈城墙拉响导火索,城墙倾圮,千余日军发起猛攻。军长施中诚令74军集中卡宾枪、汤姆机枪和火焰喷射器,疾向缺口狂扫。 抗日战争打到1945年那会儿,日本鬼子已经快撑不住了,可他们还不死心,总想着最后一搏。湘西会战,就是他们在中国大陆上发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发生在湖南西部,时间从4月拉到6月,焦点是芷江那个空军基地。日军冈村宁次坐镇指挥,调集了20军、27师团,总兵力差不多八万多,分成几路推进,打算直扑芷江,破坏盟军的空中支援线。 中国军队呢,何应钦统筹前线,第四方面军王耀武负责主战场,下辖73军、74军、100军这些部队,总兵力二十多万,层层设防。武冈这个地方,就成了南线关键点,第74军施中诚带着部队守在那儿。日军从4月9日开始行动,先拿下邵阳周边,然后分兵攻武冈。施中诚的74军是老牌劲旅,早年在淞沪、武汉那些战役里打出名堂,装备上也有美援支持,卡宾枪、汤姆机枪这些东西都齐全。日军推进到武冈外围时,用炮轰了好几天,坦克也上阵,可城墙用沙石灰混合筑成,挺结实,没轻易破。守军回击,迫击炮打掉几辆坦克,敌方就急了,转而想出更狠的招。 日军冲了几波,都被打回去,坦克也被反坦克武器击毁几辆。整个过程持续几个小时,守军轮换射击,保持火力不中断。日军损失重,尸体堆在缺口前,血水混泥土流成沟。施中诚的命令很及时,74军协调好,愣是守住了阵地,没让敌方扩大突破。这场战斗,暴露了日军后期兵力不足、战术极端的一面,他们用这种自杀式攻击,显示出绝望劲儿,但中国军队靠装备和意志顶住了。 湘西会战整体上看,中国军队占了上风。日军推进到武冈后,遭阻击,补给线拉长,盟军飞机开始轰炸他们的后方。5月初,第44军从侧翼增援,内外夹击,日军68师团顶不住,冈村宁次下令撤退。撤退路上,中国部队追击,在雪峰山一带设伏,围歼了不少。74军也参与追击,收复洞口、山门那些地方。整个会战,日军死伤两万多,丢下上千尸体,还有几百人被俘。芷江基地保住了,这场胜利直接加速了日本投降。施中诚和74军因此声名大噪,成了抗战后期国军的一个亮点。 回想起来,这仗打得接地气,中国士兵用手中的武器,硬生生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日军那边,冈村宁次作为指挥官,战术上虽有算计,但终究因为兵力分散和后勤问题栽了跟头。他的部队在武冈用的人肉炸弹,反映出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态度,不把士兵当人看,只为达成目的。这种事儿,现在看也让人脊背发凉,但历史就是这样,直面它才能记住教训。
1943年,八路军战士张思问被俘后,随后被转送到东北当了日军的“特殊工人”。一次
【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