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问王稼祥:我始终想不明白,我军只有3万人马,凭什么能战胜几十万强敌?王稼祥得意一笑:“就凭毛泽东的一副对联!这可是我军战胜强敌的一大法宝!”
张闻天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因为在旧社会上过大学的原因,入党后的张闻天,就被党派往了国外学习。
他先后在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苏联莫斯科三地进行学习,待到他学成归来之时,抗日战争已经要接近尾声了。
张闻天一边以政委的身份加入了战斗,一边在“恶补”因外出学习,这么多年来的党内大记事。这天在延安的窑洞里,他一直紧锁眉头苦思不已。
跟他住一起的王稼祥,看着他苦恼的样子十分不解,张闻天拉住了他,问出了一个缠绕在心头很久的问题。
原来上次跟同志们闲聊的时候,有人告诉张闻天,党最困难的那段时候,当属因为要躲避“白色恐怖”的原因,而不得已要重新寻找根据地的事情。
为此不足四万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上还要不停地被国民党近十万大军的队伍追杀。
当年的也是党中央最困顿的时候,吃不饱饭还要逃命成为了常态,而对面的国民党,不仅有国外进口的武器,还有令人艳羡的高额军饷。
怎么看,这似乎都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敌人强大而我们捉襟见肘,这支风雨中摇摇欲坠的队伍几乎可能随时夭折。
但是我们居然挺过来了,这让张闻天很想不通,我们是有什么秘密武器藏着吗。
“原来是这个问题,你怎么也跟那些人一样认为多一定能胜少呢?”
王稼祥一脸得意“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事情数不胜数啊”
随后,他的脸色凝重起来“这一次我们冒了很大的风险,也差一点就不在了,幸亏有毛泽东同志,他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也给我们找了一条夹缝中求生存的路子!”
而毛泽东对于国民党集团的打法十分了解,他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仅剩的兵力,分为多条行进路线,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可是当时党中央有人提出必须整合大部队的作战能力。当时毛主席的思路没有被先行认可,红军先按照整合大部队的形式集体前进。
但是在遭遇了几次战斗后,我们遭遇了重创,不得已最后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兵分多路,以相互配合的形式前进。
而毛主席也给队伍定制了一个万能方针,既然我们装备、人数都不如国民党,那我们就不要去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敌退我进、敌停我扰、敌累我打、敌跑我追”的形式,专找他们不得闲的时候打击。
这也是后来“游击队”思路的衍生。
当然,这个方法也随即奏效,几股红军还可以相互配合,以支援突围的方式,来帮助其他部队解决战斗难题。
最终在两年后,红军被分成四股战队,相继到达陕西延安地区胜利实现会合,并以此为根据地重整旗鼓后,加入到了抗日战争的战场上。
王稼祥因此非常崇拜毛主席的思想,他也把毛主席在长征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整理成册,汇编成书,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