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过八国联军,气得八国联军要慈禧对他开刀问斩,然而慈禧却死命保他,甚至不惜再和八

新翰看世界 2025-08-14 18:30:52

斗过八国联军,气得八国联军要慈禧对他开刀问斩,然而慈禧却死命保他,甚至不惜再和八国联军开战,董福祥究竟有何能耐,让慈禧不惜为他重启战端? 1839年出生在甘肃环县的董福祥,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爷爷是哥老会的 “堂主”,父亲在黑白两道横着走,他自小泡在帮会里,学的是 “拳头硬才是硬道理”。不读书、不务农,整日里舞刀弄枪,20岁时就成了甘肃地面上的 “江湖仲裁”——哪家闹纠纷摆不平,只要董福祥往中间一站,双方立马熄火。 1862年,西北回民暴动,清廷的正规军被太平天国拖在南方,甘肃各县只能让百姓自办团练。环县县令瞅准了董福祥的江湖威望,招安他组建团练。可这官饭,董福祥没吃多久就掀了桌子。 因官府克扣军饷,他带着哥老会兄弟反了,自封 “元帅”,拉起 20 万大军,跟回军联手对抗清廷。那三年,他把甘肃搅得天翻地覆,直到左宗棠带着湘军杀进西北,他才在父亲的劝说下投降。 谁也没想到,这个 “反贼” 竟成了左宗棠的王牌。 左宗棠挑出甘军中的精锐,编了个 “董字营”,让董福祥当统领。这支部队全是西北汉子,敢打敢拼,跟着左宗棠平回乱、收新疆,成了清廷最锋利的 “西北刀”。 1876年收复新疆时,董福祥光着膀子带头冲阵,在古牧地一战中斩杀阿古柏军3000多人,一路把敌军追到南疆。光绪帝乐得直拍桌子,封他为喀什噶尔提督,让他守了新疆20年。沙俄和英国几次想从南疆伸手,都被他带兵打了回去——有次甘军甚至追着入侵者杀进中亚,把敌军营地烧了个精光。 之所以让八国联军对他恨得牙痒痒,主要是他和八国联军干上了,而且让八国联军吃了不少苦头。 1900年的夏天,北京城乱成一锅粥。 义和团拿着大刀喊着 “刀枪不入”,洋人军舰在渤海湾游弋,而南方的督抚们忙着搞 “东南互保”,李鸿章更是直戳戳地说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慈禧向全国下令 “勤王”,结果只有一个人动了——甘肃提督董福祥。 他带着甘军星夜兼程,赶到北京时,八国联军已经快打到城下。董福祥把指挥部设在永定门,对着士兵们吼:“咱西北汉子,死也得死在城头上!” 朝阳门血战那天,甘军用土炮对抗洋人的火炮,士兵们绑着炸药包往联军阵里冲。总兵马福禄身中七弹,临死前还咬着敌军的枪管。城破后,董福祥没跑,带着残部一路护送慈禧和光绪西逃,从北京到西安,千里路上,他的甘军成了皇室唯一的护卫。 可就是这场血战,让他成了洋人的眼中钉。联军攻破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查 “凶手”,董福祥的名字,被用红笔圈在了死刑名单的最显眼处。 洋人催着要董福祥的人头,慈禧却铁了心保他。 有人说,是慈禧念着护驾之功。可在那个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的年代,这点 “功” 哪抵得过洋人的怒火?真正的原因,藏在甘军的枪杆子和西北的地盘里。 董福祥被革职时,甘军还有5万多人,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西北子弟。这些人只认董福祥,不认清廷——若是他真被处死,甘军哗变是迟早的事。而当时慈禧和光绪就住在西安,恰好是甘军的势力范围,真闹起来,皇室的性命都得悬着。 更关键的是,董福祥在西北经营了30年,从新疆到甘肃,官场、帮会都听他的。杀了他,西北必然大乱,到时候沙俄趁机南下,清廷连最后的退路都没了。 李鸿章看懂了这层厉害,在谈判桌上磨了三个月,终于让洋人松了口——董福祥 “革职永不叙用”,保住了脑袋。 被革职的董福祥,回了宁夏金积堡的 “少保府”。 这位一辈子在战场上冲杀的老将,突然没了兵权,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他常常对着西北的方向发呆,那里有他收复的新疆,有甘军流过血的土地。 1908年,董福祥病重。弥留之际,他让人把家里的40万两白银全部捐给朝廷,说 “国家危难,这点钱或许能帮皇上撑一阵子”。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去世后不久,慈禧和光绪也相继离世。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亡了。他一手创建的甘军,早已被遣散拆分,成了历史的尘埃。 如今再看董福祥,有人说他是镇压起义的 “帮凶”,有人赞他是抵御外侮的 “悍将”。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从江湖里杀出来的西北汉子,用自己的方式护了家国,守了山河,这本身,就足够让人唏嘘。 或许正如他临终前说的那句:“我这辈子,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西北的黄土。”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2
2025-08-15 08:20

清朝从来不是爱氏一家的清朝。

猜你喜欢

新翰看世界

新翰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