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谴责以色列,但谁敢真动手?别说叙利亚打不过以色列,现在这世界上,除了美国、俄罗斯、胡塞,真敢和以色列动手的国家,一个都没有。 加沙冲突自2023年10月爆发以来,已造成超过5.9万巴勒斯坦人死亡,14万多人受伤。以色列军队的推进引发全球关注,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停火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023年10月底,联合国通过一项呼吁人道主义休战的决议,获得120多个国家支持,包括许多欧洲国家。2025年7月,28个国家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以色列结束在加沙的战争,强调必须立即停止军事行动。 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等,声明中指责以色列阻碍援助进入加沙,导致人道危机加剧。国际刑事法院也在调查以色列领导人可能涉嫌战争罪行,南非等国推动对以色列的法律行动。尽管这些谴责层层叠加,却鲜有国家转化为实质干预,多数停留在外交声明和经济制裁层面。阿拉伯联盟多次开会讨论,但未形成统一军事回应。欧盟议会通过多项决议,批评以色列的集体惩罚行为,却未派遣任何力量介入。全球媒体报道显示,这种谴责模式已成为常态,反映出国际社会在面对中东问题时的无力感。 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关系在2024年和2025年多次升级,但伊朗的回应始终保持克制。2024年4月,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杀死多名伊朗军官。伊朗随后发射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作为报复,但绝大部分被以色列和盟国拦截,仅造成轻微损害。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本土目标发动打击,引发短暂的伊朗以色列战争,持续12天。伊朗总统指责以色列企图暗杀他,但伊朗的导弹反击规模有限,未深入以色列核心区域。 战争结束后,伊朗重建导弹设施,却未发起新一轮大规模进攻。联合国安理会施加对伊朗的新制裁,限制其核活动和发展。俄罗斯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伊朗,但未提供直接军事援助。伊朗的行动虽显示出决心,却受限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优势,以及内部经济压力。专家分析指出,伊朗更倾向于通过代理力量如真主党和胡塞武装间接施压,而非正面冲突。这反映出伊朗在战略上的谨慎,避免全面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胡塞武装作为也门反政府组织,自2023年起持续对以色列目标发动攻击,成为少数敢于直接动手的势力。2025年,他们从也门发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针对以色列港口和城市。9月,一枚胡塞导弹携带集束弹头,被以色列拦截,但此前攻击已造成以色列南部损伤。胡塞声称这些行动是为支持加沙巴勒斯坦人,针对红海航道上的船只超过100次,沉没4艘船只,杀死至少8名海员。 8月,胡塞导弹突破以色列防御,落在特拉维夫附近,促使以色列空军对也门首都萨那进行空袭,杀死胡塞任命的总理。以色列的回应包括数十架飞机轰炸胡塞情报和安全设施,导致8人死亡。胡塞领导人在讲话中谴责以色列的加沙战争,继续宣称将维持攻击。国际社会批评胡塞的行动扰乱全球贸易,但胡塞未停止,依赖伊朗提供的武器和技术支持。这种非国家行为体的介入,填补了中东国家不愿直接对抗的空白,却也暴露了正规军在面对以色列时的犹豫。 俄罗斯与以色列的关系在2025年呈现复杂平衡。尽管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冲突,却在外交上维持与以色列的联系。2025年2月,俄罗斯与以色列一同投票反对联合国一项重申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显示出一定默契。俄罗斯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但未切断经济和文化纽带。普京政府与伊朗和土耳其保持盟友关系,同时处理与以色列的敏感议题,如叙利亚问题。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曾帮助拦截部分针对以色列的攻击,但未直接参与对以色列的进攻。分析显示,俄罗斯利用中东局势分散西方注意力,却避免卷入新战场。2025年6月伊朗以色列战争期间,俄罗斯呼吁克制,但未提供武器援助给伊朗。俄罗斯的立场反映出其全球战略优先级,乌克兰战线消耗了大量资源,无法在中东开辟新战线。这种平衡让俄罗斯在谴责以色列的同时,保持实际中立,避免与美国盟友的直接冲突。
导弹凌晨飞向以色列,美态度180度转变,伊朗回应制裁:毫无根据。202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