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大火电建设重启!

新浪财经 2025-08-14 20:42:12

三年前,作为“清洁能源与巨头”的国家电投还在带头掀起煤电资产的甩卖热潮;现如今,国家电投正在大量出售光伏资产,似乎正在谋划重新布局煤电。

7月30日,国家电投的“旗舰”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在京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着重指出,中国电力下一步将夯实发展基本盘,高质量推进增量发展和大火电建设;主攻重大战略项目,破解开工滞后难题,压实“四大控制”,打造火电精品工程。

对于这样一家在绿电转型中走在前列的企业而言,无论是“推进大火电建设”,还是“打造火电精品工程”,这样的表述都耐人寻味。

截至2025年5月,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2.96%,在五大电力央企中遥遥领先;作为国家电投的先锋旗舰上市公司,中国电力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也已经超过了80%。

1、全面“均衡增长战略”的实践

2024年,7月底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国家电投定调“均衡增长战略”,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牢牢把握增长这个核心,大力推进管控体系优化,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国家电投应有的贡献。

直白点说,关注火电建设正是电源品种优化的体现,也是为了适应当前新能源装机增速过快所带来的消纳问题。

2、曾经狂甩煤电的国电投

“双碳”目标提出后,煤电资产在电力央企眼中逐渐成了“负担”。恰逢此时,煤电行业遭遇了罕见的亏损期。据大致估算,2021年和2022年煤价飙升期间,电力央企的煤电业务分别亏损超千亿元和660亿元。其中,2021年电煤价格上涨,让全国煤电企业的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了约6000亿元,仅五大发电集团的旗舰上市公司当年就集体巨亏近300亿元。

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煤电资产的“甩卖潮”迅速蔓延。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底到2022年10月,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仅五大发电集团就抛售了至少23家煤电厂。这其中,国家电投的甩卖力度最大,共转让了9处火电资产,其中6家煤电厂处于亏损状态,1家净利润为零。从资产负债率来看,这9家煤电厂中有8家超过70%,最高的甚至突破了110%。

2022年12月,国家电投时任董事长钱智民曾公开透露:集团旗下煤电企业亏损严重,2022年煤电亏损率达60%;由于近年煤炭价格居高不下,16%的电厂负债率超过100%,已资不抵债,却仍要承担保障电力供应的压力。

当时,接盘电力央企煤电资产的主要是两类主体:煤炭企业和地方国企。国家电投甩卖的煤电资产中,最大的接盘方是知名煤炭企业——中煤集团。2022年底,中国电力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招标旗下新源融合(北京)电力有限公司60%股权,最终由中煤集团子公司中煤电力以12.65亿元竞得。新源融合的核心资产是湖北大别山电厂和河南姚孟电厂,均从事燃煤发电业务,共持有9台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76万千瓦,还有一个在建热电项目。不过截至2022年9月,新源融合税前亏损8.67亿元,净资产为28亿元。

而这一交易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力及其母公司国家电投持续甩卖煤电资产,仅转让给中煤集团的煤电装机容量就超过2000万千瓦。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大肆剥离煤电资产的同时,国家电投也在风光新能源领域大举布局。2020年末,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为56.09%;到2025年5月,这一比例已升至72.96%,增幅显著。值得关注的是,仅4年间,国家电投的风电装机就从2020年底的3088万千瓦增至2024年底的6059万千瓦,净增近3000万千瓦;光伏装机则从2020年底的2961万千瓦升至2024年底的8414万千瓦,净增近5500万千瓦。

3、风光过剩后的逆向调整,一减一加!

国家电投在绿电转型路上奋力疾行,却没能迎来各界预想中的绿电“理想国”。随着新能源消纳难题愈发突出,电价持续走低,单位装机的发电量也大幅减少,这让国家电投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早在2023年9月的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勇健就曾坦言,过去中国对新能源电量实行优先收购政策,带补贴的电价甚至高于火电。但短短十几年间,新能源经历了补贴退坡、平价上网,如今即将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价呈下行态势,甚至出现了负电价。“新能源开发的底层逻辑已发生改变,未来电量和电价都存在不确定性,这给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挑战。”何勇健如此表示。

受这种预期转变的影响,2024年至今,国家电投已累计转让旗下26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其中多数涉及光伏业务。深入分析这些被剥离的资产不难发现,大多数存在营收与净利润下滑、负债率高的问题,部分甚至已陷入亏损泥潭,涉及的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

就在光伏资产遇冷的同时,曾被视作“沉重包袱”的煤电,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煤电的兜底保供地位重新得到确立,且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认可。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年—2027年)》,其中强调要“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等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

另一方面,随着煤价持续下跌,煤电企业重新回到了盈利轨道。202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行,煤电企业的盈利随之大幅增长。以“煤电一哥”华能国际为例,其在7月30日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披露,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但归母净利润高达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

真是“时移世易”。新能源虽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却因收益下滑遭遇“逆风”;煤电虽属待革新的对象,当前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仍是不可替代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其盈利能力依然可观。如此一来,中国电力重提“推进大火电建设”“打造火电精品工程”,也就不难理解了。

4、均衡增长战略的核心框架和执行路径

国家电投的均衡增长战略是以‌'四个均衡'‌为核心,通过规模与投资、传统与创新、电源结构与区域布局、存量与增量的系统性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战略核心框架‌

国家电投于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的均衡增长战略包含以下四个维度:

‌规模增长与投资能力均衡匹配‌

强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产能扩张与融资能力协调,避免过度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传统产业与创新业态均衡发展‌

在巩固火电等传统能源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加速布局海上风电、绿氢等新兴产业,构建清洁能源占比超80%的能源结构。‌‌

‌电源品种与区域布局均衡优化‌

针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优化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区域配置,例如在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富集区强化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3‌‌

‌存量提质与增量做优均衡推进‌

通过'一分钱行动'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现有资产效益,同时严控新项目质量,2024年新投风电及光伏项目实现盈利2.86亿元,同比增幅达160%。‌‌3‌‌5

‌战略实施背景与意义‌

该战略源于对能源行业三重矛盾的回应:

破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现有产业结构的适配性问题;

解决规模扩张与经营效益的失衡困境,2024年通过燃料成本优化等措施节约成本超4.49亿元;‌‌

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截至2025年一季度控股清洁能源占比已达80.9%,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

‌执行路径‌

战略落地依赖三大机制:

管控体系优化,建立跨区域协同和数据共享平台,例如构建绿电交易策略共商机制,实现交易溢价收益超预期;‌‌

技术赋能,运用智能测温机器人、无人装卸系统等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单厂区即可降低能耗15%以上;‌‌

组织保障,通过亏损企业改革试点、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活力,2025年首季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9%。‌‌

(能源日参)

0 阅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