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名校光环被体制内就业“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在今年的提前批录取中

岚岚看商业 2025-08-15 20:20:41

2025年高考,名校光环被体制内就业“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在今年的提前批录取中,大量的985、211院校在毕业包分配的院校面前黯然失色,这让很多家长直呼看不懂。 那这个现象究竟为何会出现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分析分析,也给还没有高考的孩子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年提前批的几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五大官校的分数一路走高。咱们以江苏为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它的物理类投档线是657分,仅次于清北排名第三。而上海海关学院,两个专业组的最低投档线分别是648分和657分,648分排名第四。根据一分一段表显示,物理类657分排名是2618名,这已经超过了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在江苏省录取的最低位次2662名。所以可以说,江苏提前批里清北之下便是北电科和上海海关学院了。 第二个现象,军警院校的热度持续上涨。2025年高考在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军校、警校平均上涨5到10分。在江苏,国防科技大学甚至录取到了671分,这个分数直逼清北。在浙江,一个考生604分,超过本科线114分,本可以上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但他选择了专科里的定向士官生。在江西,江西警察学院的某些专业组投档分数超过了本省的211院校南昌大学。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第三个现象,公费师范生的分数再创新高。无论外界怎么唱衰师范,比如人口下降、教师过剩等各种声音,但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公费师范生的分数水涨船高。浙江有考生679分放弃浙大,选择浙江师范大学的定向师范。另外在河南,安阳师范、周口师范这样原本二本的院校,今年的公费师范很多都能收到600分。今年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通过这些现象,我们看本质,给大家总结了三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家长们规划前置了,从毕业才规划到报考就确定。什么意思呢? 现在家长和孩子们的规划,不是快到毕业才开始考虑是就业还是深造,是体制内就业还是体制外就业,而是在报志愿的时候就明确目标。如果未来想进体制内工作,就瞄准军校、警校、官校这样的“直通车”院校,不管分数多高。这样的选择直接避免了二次考公的激烈竞争。 第二个原因,名校光环魅力减弱了。也就是从名校至上转变为就业为王。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们更现实,上大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未来好就业。现在有了一步到位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因此,对985、211院校的崇拜逐渐消退。过去,名校光环意味着更多可能性,比如保研、留学、名企校招、优质资源等等。但在经济不稳定的当下,确定性是更珍贵的资源。世界再好,不如手中铁饭碗端得踏实。 第三个原因,填报技能升级了,从信息差到精准报考。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用心,对志愿填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加上互联网的宣传,信息差越来越小。就像十几年前北电科只要四五百分,现在飙到650多分。 另外,像浙江604分上专科定向士官,具体分析原因后会发现报得非常明智。这个孩子因为舅舅是军人,受舅舅影响想参军入伍。那为什么不上本科军校呢?其实是他了解到许多数据,军校女生名额录取非常少,分数很高,本科军校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专科的定向士官就是最佳选择。家长很明智,报考也很精准。 因此,通过今年的报考情况,对还没高考的孩子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个要求,提前给孩子进行就业规划。引导孩子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研究一些优秀的头部企业,了解它们招聘所需的专业和技能,并结合孩子的兴趣进行筛选。 第二个要求,重新评估大学和专业。摒弃非985、211不选,或者“唯编制论”的极端想法,平衡好专业、就业以及孩子自身的关系,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明确向往体制内,可优先选择军校、警校、官校等“直通车”院校。如果孩子希望保留更多可能性,985、211的平台资源更有价值。 第三个要求,要掌握多种升学途径。现在上大学,尤其是上好大学,绝不是仅靠高考定终身,要提前了解强基、综评等各种升学渠道。要知道,现在通过特殊渠道上大学的人数占比越来越多。不了解这些,就相当于自己关上了一扇门。

0 阅读:71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