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最害怕的事发生了,大陆将上马大工程,2300万台湾民众受益。赖清德最怕的是啥,就是岛内居民和大陆越来越亲切啊。[凝视] 金门距离厦门仅5.6海里,却曾因缺水问题让12万居民苦不堪言,这个面积151平方公里的小岛,花岗岩地质根本存不住水,年蒸发量比降水量多出600毫米。 当地人形容以前的日子是“洗澡掐表计时,洗衣攒水成桶”,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地盐碱化,连带着影响了金门高粱酒的品质。作为当地经济支柱,酒厂一度因水质问题被迫限产。 2018年8月5日,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这条跨海输水管道全长28.3公里,其中海底管道16.4公里,设计日供水量5.5万吨。七年来累计向金门输送4300万吨清水,占当地日常用水量的81.9%。 供水稳定后,金门地下水开采量从此前的68%骤降至5%,有效缓解了土地盐碱化问题。金门酒厂重新焕发活力,产量和出口双双增长。当地旅游业也因供水保障得到发展,年接待游客增长23%。 更大的变化正在酝酿,大陆已启动金门供水第二通道工程,总投资31.3亿元人民币,设计年调水量7亿吨,日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2万吨提升至280万吨。这个规模远超金门实际需求,显然为未来更大范围供水做准备。 配套的厦金大桥工程同步推进,海底隧道已掘进3.29公里,预计2026年通车,届时从金门到厦门仅需30分钟车程,两地往来将更加便利。 除了供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福建已完成向金门供电的技术准备,海底电缆铺设方案制定完毕。天然气管道和更多跨海通道项目也在规划中。 这些工程让部分台湾政界人士颇为紧张,他们担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加深两岸经济融合,削弱“台独”论调的市场。但金门民众的态度很明确: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支持谁。 曾有台当局官员声称“金门不缺水”,立即遭到当地居民反驳:“你们又不住金门,哪知道我们的难处!”金门县政府多次表态,希望继续深化与大陆的供水合作。 民间声音更加直接。有金门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这里是战争前线,现在成了两岸最近的地方。”2500多名台胞参观过供水工程,亲眼见证了这项民生工程的意义。 供水工程的象征意义不容忽视,早在1995年,福建就提出向金门供水的设想,但因各种阻力直到23年后才实现。如今工程运行平稳,水质检测合格率保持100%,成为两岸合作的成功范例。 对比台当局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差距一目了然,强推台积电赴美建厂导致股价大跌,限制大陆影视作品引发文化界不满,甚至因为奶茶店名字谐音问题发动抵制。这些做法与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形成鲜明对照。 从更长远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在重塑两岸关系格局,当金门人拧开水龙头就能感受到两岸合作的便利,当厦金大桥让两地变成“一小时生活圈”,政治口号的说服力会越来越弱。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智能算力中心、绍兴的台商产业园、规划中的京台高铁,这些项目都在向台湾民众展示:合作发展带来的机遇远大于对抗的代价。 金门供水工程只是开始,不是结束,随着第二通道建设和更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将从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你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如何影响两岸关系?如果未来台湾本岛也能享受到跨海供水供电的便利,会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哪些改变?这种“用脚投票”的选择,会不会比政治宣传更有说服力?
陈水扁以“老师傅”姿态训话赖清德,开出四剂“急救药方”:1.让卓荣泰留任“行政院
【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