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怂!瑞士名表斯沃琪想用“眯眯眼”来表达种族歧视,但又怕国人骂,于是将这种挑衅味道十足的照片在中日韩的官网隐藏掉,港台地区、欧美地区保留…… 8月中旬,Swatch官网一组宣传海报在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发现,海报里的亚裔模特做出了刻意挑眼尾、用力提拉眼角的动作,整张脸因幅度太大而显得扭曲。 这不是简单的摆拍失误。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被称为“眯眯眼”的姿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网友明确反对的争议性符号。 更让人不适的是,模特的动作幅度极大,连皮肤都被拉扯展开,丝毫没有掩饰的意思。 有知情网友爆料,这组照片最初在全球官网同步上线,包括中国区在内。 或许是怕引发亚洲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品牌后来悄悄修改了中国官网的内容,还一并屏蔽了日韩官网的相关海报。 但截至事发,港澳台地区及欧美的官网仍能看到这些照片,这种区别对待的操作,更让人生气。 联系品牌近期的业绩,这种争议操作显得格外荒唐。 根据斯沃琪集团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30%,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4%,是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 说白了,中国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购买意愿已经在下降,如今又整出这种争议性内容,无疑是在进一步消耗市场信任。 有意思的是,品牌全球代言人王俊凯拍摄的宣传物料,都是正常展示手表的风格,透着阳光活力,与争议海报的调性截然不同。 这种对比更凸显出争议海报绝非偶然,而是刻意为之的设计。 追溯起来,“眯眯眼”从来不是中性的表情或动作。 在欧美社会的种族主义语境里,它和特定手势一起,早已成为针对亚裔的歧视符号。 这要从19世纪的“黄祸论”说起,当时西方媒体通过漫画、电影等载体,刻意塑造出“傅满洲”这类眯缝眼形象,把华人刻板化成狡诈、危险的异类。 这种偏见像幽灵一样延续至今,从《纽约时报》刊登的“中国眯缝眼”漫画,到杜嘉班纳多年前的“起筷吃饭”广告,一次次刺痛亚裔群体的神经。 作为年销售额超80亿瑞士法郎的腕表巨头,Swatch集团在2024年财报里还把中国市场列为“战略增长极”,这种嘴上重视、行动上冒犯的矛盾,暴露了不少跨国企业的通病——想赚东方市场的钱,却改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 从设计逻辑看,这组海报的问题不止于动作本身。 刻意放大模特的面部特征,延续的是把亚裔“异域奇观化”的殖民美学; 挑衅姿态与眯眼动作叠加,构成了隐性的侮辱; 在全球关注种族平等的背景下,对亚裔遭受的系统性歧视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失明尤其刺眼。 这让人想起2018年D&G的“筷子广告”事件,本质上都是对其他文化缺乏基本尊重的表现。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符号背后连着亚裔群体的伤痛记忆。 从19世纪美国《排华法案》的种族隔离,到2021年亚特兰大按摩店枪击案的暴力仇恨,针对亚裔的歧视与伤害,往往都和外貌偏见脱不了干系。 当Swatch把这种带着痛苦记忆的符号当成商业噱头,无疑是在践踏他人的尊严。 这些年,从奢侈品到快消品,不少欧洲品牌一边想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在言行中暴露对华人的轻视,这种矛盾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种族傲慢。 值得注意的是,Swatch集团旗下还有浪琴、天梭、欧米茄等多个知名品牌,如今网友已经开始呼吁抵制整个集团的产品。 这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消费者在用脚投票——没有人会为不尊重自己的品牌买单。 说到底,跨国企业进入不同市场,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当地文化和情感。 Swatch的这次争议,与其说是创意失误,不如说是对亚裔群体的漠视。 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品牌能靠傲慢立足,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都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5年08月15日关于《Swatch发布“眯眯眼”广告引众怒,被指涉嫌种族歧视|贵圈》的报道
好怂!瑞士名表斯沃琪想用“眯眯眼”来表达种族歧视,但又怕国人骂,于是将这种挑衅味
一叶知大事
2025-08-16 15:28:12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