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称:“客观而言,如果不是贸易战和美国经济制裁的倒逼,中

古今知夏 2025-08-17 10:15:51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称:“客观而言,如果不是贸易战和美国经济制裁的倒逼,中国的产业水平也许不会进步得这么快,甚至还可能继续沉浸在当年那种‘全面超越’的自我陶醉之中。由此看来,外部制裁也可以成为敲响警钟、催人奋进的因素。” 你看华为那 5G 技术,不是被美国卡脖子才突然搞出来的。早十几年前,华为的实验室里就堆满了相关的研发图纸。几千个工程师天天泡在车间里,测数据、改方案,熬了无数个通宵。 这种劲头,是企业自己想在技术上拔尖,跟外部压力没关系。还有大疆无人机,现在全球市场占了一大半份额,靠的是一款款机型不断升级,从续航时间到拍摄精度,一点点抠细节。这些进步,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结果。 中国制造业的家底厚,这才是扛事儿的根本。从挖铁矿的到造芯片的,从编软件的到组装汽车的,各行各业都配齐了。这种全产业链的本事,是几十年慢慢攒起来的。 美国想在芯片上卡我们脖子,确实让人头疼了一阵,但国内很快就有别的厂子顶上。辽宁的钢厂能造出特种钢材,上海的化工厂能做出半导体材料,大家凑到一块儿,新的供应链就搭起来了。这不是靠别人逼出来的,是自己家底子硬。 国家早就想好了要往高端产业走。好多年前就提了 “中国制造 2025”,把新能源、高端装备这些领域都规划好了。光伏产业就是个例子,二十年前国家就开始鼓励搞这个,现在中国的光伏板占了全球八成产量。 还有量子计算,实验室里的 “九章” 机器,能把某些计算做到世界最快,这都是提前布局的结果。就像农民种地,春天就得想好种啥,秋天才能有收成,这些规划跟美国的制裁八竿子打不着。 老百姓的需求,才是产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十四亿人要过日子,要过好日子,这需求太庞大了。新能源汽车卖得火,不光是政策好,更因为大家想开车不烧油、省钱还环保。 蔚来搞的换电技术,三分钟就能给车充满电,这主意就是从车主那儿来的 —大家嫌充电慢,企业就琢磨着怎么解决。 智能手机也是,小米搞自己的芯片,就是因为用户想要更流畅的体验。这么大的市场,啥新东西都能在这儿试、在这儿改,慢慢就成熟了。 回头看看,中国啥时候怕过难事儿?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啥都不给我们,我们不照样搞出了原子弹、氢弹?现在美国想卡我们,华为的鸿蒙系统四年就装到了七亿台设备上。这股劲儿,是被逼出来的吗?不全是。 是工程师们不服输,是科研人员想为国争光,是大家都想让国家更厉害。 外部压力可能让我们跑快点,但绝不是我们往前跑的原因。中国产业能进步,是因为企业肯创新,是因为产业链全,是因为国家有规划,是因为老百姓有需求。就像人能长大,是因为自己吃饭、睡觉、锻炼,不是因为有人在后面催。 我们自己的本事,才是真本事。

0 阅读:169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