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前24小时,办六件缺德事,至今被骂,但其遗言却让后人大笑 1908年11月

养狗的一天 2025-08-17 19:29:07

慈禧死前24小时,办六件缺德事,至今被骂,但其遗言却让后人大笑 1908年11月15日,北京紫禁城里一片寂静。慈禧太后躺在仪鸾殿的龙床上,身边都是太监宫女,空气里弥漫着人参和香料的味道。 她脸色灰白,气息奄奄,但眼神依然透着她当年掌控天下的狠劲。谁都知道她快不行了,可没人能想到,她在死前的这最后24小时里,竟然还干出六件让人骂到现在的事。 前一天,也就是11月14日傍晚,瀛台传来噩耗,光绪皇帝突然暴毙。他才38岁,不算高寿,但死得实在蹊跷。 御医记录说他临死前腹痛剧烈,脸发黑、舌头焦、指甲发青,贴身内衣都被黑血染透了。 后来科学检测证实,他体内砒霜浓度超标三倍多,头发里砷含量是常人的2400倍。这不是病死,是被毒死的。 谁最有作案动机?谁能接近皇帝?谁能控制整个宫廷?答案几乎毫无悬念。慈禧早就说过“我不能死在光绪前头”,可惜皇帝命薄。 更何况,光绪病情恶化前一天,正好是慈禧特意送了一顿膳食去。吃完没多久,人就不行了。 光绪一死,慈禧脸上没有一丝悲伤,反倒是吩咐太监:“抬去乾清宫吧。”她连“吉祥轿”都提前备好了,葬礼细节早已安排妥当。显然她不是突然决定的,这是早做好的打算。 安排完光绪的后事,慈禧立刻着手下一步布局。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皇位不能空着。 于是第二天一早,她召集王公大臣,宣布由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为啥是溥仪?因为他年纪小,能控制,而且是慈禧家族的血脉。 但她显然不放心小皇帝身边的人。于是她安排溥仪的生父载沣当摄政王,看似给了权,实则把他的兵权全剥夺了。 她命令北洋第六镇驻防涞水,不准进京,等于把载沣架空。还不够,她又加了条:重大政事必须请示隆裕太后,也就是她的亲侄女。 这一套安排说白了,就是人死了权还不能松,控制权力的手必须死死握在叶赫那拉家族手里。 上午的安排完了,她状态突然好转了一些。御膳送来四道荤菜和一碗粳米粥,她吃得很香,连声说好。 都以为她有点起色了,结果刚吃完就昏了过去。醒来第一件事不是问病,而是把遗诏拿来,说要亲自修改。 她坐在床边,一字一字地改,把原本写好的内容删了又加,最关键的是加了三条:以后妇人不得预政,太监不得擅权,明末为鉴。听上去好像挺有远见,实则是自己打自己脸。 她一手扶持太监李莲英,给他封到二品顶戴,宠信几十年,现在临死了反倒说太监不能擅权?她垂帘听政47年,现在却说妇女不能干政?这不是笑话吗? 当年还真有人信了这套说法,结果不久后隆裕太后就成了签署清帝退位诏书的那个人,彻底终结大清。慈禧自己留下的“规矩”,最后被自己人亲手打破。 改完遗诏,她又开始准备身后事。她吩咐宫女们给她穿上早就准备好的寿衣,那是江南织造局特制的金龙袍,领口镶满了东珠,衣摆上还绣着“万寿无疆”几个满文大字。 她嘴里含着一颗价值8亿两白银的夜明珠,据说能在黑夜中发出绿光,百步之内能看清头发丝。 太监们还往棺椁下方的“金井”里一件件扔宝贝,佛像、佛珠、金锭、玉器,仿佛要把整个宫里值钱的东西都带走。 她一边准备着奢华的葬礼,一边召见载沣,嘱咐他要继续推行新政,要善待列强,唯独没提一句老百姓的苦日子。说完这些,她话音刚落,眼睛一闭,咽了气。 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后妇人不得预政……”话没说完,人就没了。这话成了她的“遗训”,也成了后人最爱拿来调侃的一句话。 因为她自己就是最典型的“预政妇人”,还重用太监,现在却在死前装起了“清流”,实在讽刺。 《清史稿》 溥仪《我的前半生》 李寅《大清后宫的正面与侧面》 徐琳玲《光绪之死》

0 阅读:315

猜你喜欢

养狗的一天

养狗的一天

喜欢狗狗的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