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造全球最大飞机,机舱是安225的7倍大,专门运送风电机叶片 航空史上,总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在挑战着人们对 “大” 的认知。 美国拉迪亚公司正在推进的 “风行者” 运输机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 它的机舱容积达到了安 - 225 的 7 倍,专门为运送超大型风电叶片而来。 时间拉回 2024 年 3 月,拉迪亚公司对外公布了这个惊人计划。 彼时,他们已经为项目融到 1.04 亿美元,野心勃勃地计划在四年内完成建造、测试与认证。 这个时间节点并非偶然,全球风电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叶片长度早已突破百米,陆路运输时拆桥移障的成本高得离谱,而能承载这类超大型货物的运输机,在安 - 225 于 2022 年毁于战火后,几乎成了市场空白。 “风行者” 的设计完全冲着痛点去的。 108 米的机身长度,比安 - 225 多出 24 米;货舱长 105 米、宽 7.3 米、高 7.3 米,7700 立方米的容积足以吞下绝大多数风电叶片。 更巧妙的是机头可抬起的设计,省去了拆解叶片的麻烦。 机翼采用接近平直的造型,搭配四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让它能在 1800 米的平整地面起降,哪怕是沙漠戈壁里的风电场边缘,只要开辟一块场地就能运作。 这样的设计并非凭空出现。 回溯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催生出安 22、C5 等一众巨型运输机,安 124 与 C17 的较量更是推动着技术升级。 民航领域也有过探索,空客 A380 以 73 米机身、79.8 米翼展曾称霸天空,却因经济性问题黯然退场;波音 747 货机虽仍在服役,却始终无法满足超大型货物的运输需求。 这些都为 “风行者” 的诞生提供了参照。 拉迪亚公司的算盘打得很精:经测算,用 “风行者” 运输的成本仅为陆路的 35%。 但现实的挑战接踵而至。 2024 至 2025 年间,他们联合西班牙 Aernnova、意大利 Leonardo 等企业攻坚,可机身强度保障、引擎集成等技术难关仍待突破。 多国供应链的协调成本居高不下,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认证流程漫长,加上风电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这个项目充满变数。 航空史上从不缺类似的冒险。 美国 Stratolaunch 公司的 Roc 飞机,以 117 米翼展的双机身设计,成功发射高超音速飞行器,证明了大型特种飞机的潜力。 按照计划,“风行者” 将于 2028 年完成首架建造,2030 年前投入运营。 若能成功,偏远地区的风电开发将不再受运输限制,清洁能源的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但从图纸到蓝天,还有无数考验等着它。 这场为风电叶片量身定制的运输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飞机看着是真猛啊,安 - 225 七倍容积,装风电叶片肯定给力,就是不知道实际造出来能不能达标,别又是画大饼。 陆路运风电叶片确实头大,拆来拆去费钱又影响性能,要是这飞机能成,风电成本降下来,老百姓用电也能实惠点,期待早点看到真机。 美国这技术实力还是厉害,敢啃这种硬骨头,不过多国合作供应链太复杂了,到时候协调不好怕是要拖后腿,认证流程也够他们折腾的。 之前空客 A380 不也没撑住吗?经济性是个大问题,就算运货便宜,飞机本身造价、维护成本要是太高,照样白搭,得看后续运营数据。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坐飞机怎么装逼?
【28评论】【12点赞】
麒麟1391
好好做胡辣汤,别整有的没的。[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