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造船联盟遭中国钢材'卡脖子'?美国禁令反让自家军舰计划陷两难

竹风吟月 2025-08-18 20:55:53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来,美国的订单就没那么香了,美国海军这限制,让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左右为难。 2025年,美国提出了一个气势十足的造船复兴计划,名字叫“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听起来像是另一版制造业回流,但造船这个活儿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美国现有的船厂数量不足三十家,光是军舰的维护就已经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自然没有能力扛起造新舰的任务,所以美国就把目标瞄准了盟友。 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造船业确实有两把刷子,技术成熟不说,产能也足够支撑大订单。所以美国议员刚谈合作,两国企业立马兴奋得立刻摩拳擦掌,韩国盯上了破冰船、LNG运输船这些军辅项目,日本那边也盘算着借同盟关系争取点关键技术豁免,想在合作里多占点便宜。 可合作的条件一摆出来,韩日两家都傻了眼。美国明确要求,所有参与项目的船只,不准用中国的钢材和关键设备。这一条限制,简直精准戳中了他们的“命门”——韩国企业早就公开说过,自己造大船用的厚钢板里,有20%到30%都得从中国进口。这些钢材质量稳定,价格也合适,换成韩国本土产品,成本立马就得上涨20%以上。 成本一涨,这美国订单就没当初想的那么香了。就算费劲拿下订单,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死死的,搞不好还得亏本。更麻烦的是,换用本土钢材后,生产流程得重新调整,造船周期肯定要拉长。到时候交船晚了,说不定还得面临罚款。 韩国官员嘴上说“只要美方给一揽子订单支持,愿意优先开建”,其实心里门儿清,自家造船业早就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支撑,光靠本土市场根本撑不起这波扩张,只能赌美国能给足够的好处。 日本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日本钢铁产业底子厚,但在造船用的特种钢材领域,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比如建造大型LNG运输船需要的低温钢,中国钢厂的供货稳定性和价格,让日本造船厂很难完全割舍。他们想争取技术豁免,本质上就是想偷偷用点中国材料,又怕被美国发现。这种左右为难的滋味,估计不好受。 美国自己也清楚这个情况。他们不是不知道韩日依赖中国钢材,之所以非要设这个限制,说白了就是想借机削弱中国在全球造船供应链里的地位。这些年中国造船业发展太快,从普通货船到高端游轮,从传统动力到绿色能源船舶,技术和产能都冲到了世界前列。美国看着眼热,又没办法在市场上直接竞争,就想靠政治手段卡脖子。 可这招效果恐怕要打折扣。韩国和日本造船厂不是傻子,亏本的买卖没人愿意做。如果美国不肯松口,又拿不出足够的补贴来弥补成本上涨,韩日很可能会偷偷打“擦边球”,比如用中国钢材加工的半成品,或者找第三方国家转一手。真要严格追查起来,美国自己的监管成本也得飙升。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造船业根本没把精力放在这些争端上。这几年中国船厂在绿色船舶领域跑得飞快,氨燃料动力船、电动推进系统这些曾经的“理想型”技术,现在都已经实现量产。全球七成以上的清洁能源船舶订单,都稳稳落在了中国造船厂手里,在新赛道上甩开了欧美一大截。 美国想靠限制供应链来摆脱中国造船业的影响,但想法一旦脱离了实际,就没有多少可行性——全球造船业的供应链早就深度融合,中国钢材、韩国组装、日本电子设备,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不是靠一道行政命令就能拆开的。韩日造船厂左右为难的背后,其实是美国逆全球化的野心和市场规律之间的碰撞。 到头来,这事儿可能会变成一笔糊涂账。美国订单要是给不够优惠,韩日未必真敢硬着头皮换供应链;真要逼着他们换了,造出来的船成本太高,美国海军自己也未必买得起。毕竟军费就那么多,花在钢材上的钱多了,能造的船就得少了。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的限制,最后很可能让美国自己的“造船复兴计划”卡在半路上。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