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717团被五千日军突袭包围于“一线天”,想要求援,联络又断了,眼看就要被擒,团长刘转连绝望道:“这次肯定是要完了!”此时不知哪冒出一砍柴老汉:“跟我走,我带你们出去!” 1939年五台山深处,八路军717团三千将士被日军重兵包围在狭窄山沟,四面楚歌,弹尽粮绝。就在团长刘转连绝望之际,一位神秘的砍柴老汉突然出现,声称知道一条秘密山路。这位老汉究竟是谁?他为何能在日军严密封锁下自由行走?这场生死突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说起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59旅717团,那可是响当当的王牌部队。这支队伍是1937年8月由红六军团改编而成,团长刘转连,副团长晏福生,都是从红军时期就跟着贺龙、王震南征北战的老将。 刘转连原本叫刘昌发,1912年出生在湖南茶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丧父后到舅舅家做长工还债。苦日子让这个山里娃早早就明白了什么叫阶级压迫。1930年,18岁的刘转连参加红军,从班长一步步干到团长,靠的就是那股不怕死的劲头和过硬的军事素养。 晏福生的出身也差不多,醴陵县的穷苦农民,15岁就到安源煤矿当工人,1923年参加了毛泽东、李立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1936年在甘肃天水罗家堡战斗中,晏福生右臂被炸断,成了著名的独臂将军,但仍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 1939年5月,717团刚打完几个胜仗,部队士气很高,但也人困马乏,便来到五台县豆村休整。谁知道消息走漏了,日军第109师团和独立混成第3旅团各一部,总共五千多人,分四路包抄过来,要一口吃掉这支八路军主力。 日军这次行动搞得很隐蔽,夜里出发,动作又快,连八路军在县城的侦察员都没发现。等刘转连他们察觉到危险时,已经被堵在了一个叫铜钱沟的地方。这地方四周高,中间低,像个水桶,日军占了制高点,居高临下,机枪大炮一通乱扫。 更要命的是,通信员几次尝试都联系不上旅部,电台坏了。这下717团真成了孤军,内有强敌围攻,外无援军支援。刘转连靠着一块大石头,拿着地图左看右看,几个出口都被日军堵死了。这时候,这个身经百战的团长也忍不住说了句:“这次肯定是要完了!” 就在最绝望的时候,晏福生兴冲冲跑过来:“团长,咱们有救了!”原来他找到了一个当地的砍柴老汉,说是常年在五台山砍柴,知道一条别人不知道的小路,地图上都没标,很隐蔽,能绕过台怀镇直通北台岭。 刘转连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好,天不亡我们!马上集合队伍跟着走!”天黑后,他留下警卫连断后拖住敌人,主力跟着老汉走那条羊肠小道。路确实难走,陡峭狭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崖下。为了不暴露,大家都不敢点火把,只能借着月光照在积雪上的那点反光摸索前进。 路上还出了点意外,几头驮东西的毛驴失足掉进深谷,那惨叫声在黑夜里回荡,听着瘆人。但那个砍柴老汉在黑暗中走得又快又稳,显然对这条路熟得不能再熟。 到了后半夜,部队快到台怀近郊时,远处传来零星枪声。侦察员跑回来报告: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台怀和东台了!如果让日军先完成合围,717团就真的插翅难飞了。 刘转连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轻装急进,以最快速度穿过台怀和东台之间的空隙。天刚亮,部队就成功到达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北台岭主峰。回头一看,远处的日军还在铜钱沟那边用大炮轰,估计还以为八路军主力还困在里面呢。 十几分钟后,断后的警卫连长也带人赶到了,还带来个好消息:日军在台怀自己打起来了!原来日军以为堵住了所有出口,717团跑不了,没想到八路军有老汉带路早就溜了。警卫连在山沟里跟日军周旋,制造动静,让日军以为主力还在。等各路日军都追到台怀,人多眼杂,竟然糊里糊涂地开始互相开火。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史料记载,1939年5月11日717团确实在五台神堂铺遭到日军围攻,平山团奉命增援,最终取得了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歼灭战胜利,全歼日军1000余人。这次战斗让359旅名声大噪,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写嘉奖令,首次提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呼从此诞生。 部队安全后,刘转连想起那个砍柴老汉,想好好感谢他,可这时候老汉已经不见了。晏福生也说不清楚老汉是怎么出现的。后来刘转连托当地人四处打听,走遍了附近村庄,但村民们都说没见过这样一个人。 抗战胜利后,刘转连到东北任359旅旅长,参加了剿匪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晏福生则先后担任湘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同样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在广州去世。 这个神秘砍柴老汉的故事,在五台山一带流传至今。有人说是文殊菩萨显灵,有人说是当地百姓舍命相助。不管真相如何,这个故事都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你觉得这位老汉的真实身份会是什么?在那个烽火年代,还有哪些类似的传奇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家族中的抗战记忆。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