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8月19日写道:“对乌克兰和欧洲来说,这是决定性的时刻。但我们欧洲人齐心协力。今天这一点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与特朗普总统进行了一次非常坦诚的对话,并传达了以下信息:需要进行说服。不得对乌克兰实施任何领土割让。我们非常欢迎特朗普总统宣布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并与欧洲国家协调。” 德国总理默茨在俄乌冲突的焦灼时刻发表声明,字里行间透露出欧洲在战争疲劳与外交突围之间的艰难探索。 他描绘的路径清晰而充满挑战: 以停火为前提,召开一场乌克兰平等参与的真正国际峰会,拒绝任何领土割让,同时寄望于特朗普的安全保证承诺。 这份声明不仅是对外交策略的阐述,更是对欧洲在复杂国际变局中角色定位的深刻映射。 “停火峰会”的构想,无疑是一次极具勇气的政治尝试。 当前战场已陷入残酷的消耗泥潭,双方短期内均难以取得压倒性胜利。 这种僵持为外交斡旋提供了某种“机会窗口”。 默茨将停火作为峰会的前提条件,直指冲突的核心痛点: 只要炮火未息,任何谈判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其坚持乌克兰必须以平等主权国家身份参与,是对国际法和基本道义的坚守,也是任何可持续和平协议不可或缺的根基。 特朗普关于“安全保证”的表态,虽然细节模糊,但若能与欧洲形成实质协调,确实可能成为撬动局势的潜在杠杆。 然而,这一宏大构想的根基远未夯实。 默茨的愿景面临三重难以逾越的现实鸿沟,每一步都布满荆棘。 俄罗斯的“勇气”质疑: 普京政府当前仍将战场优势视为谈判筹码,其多次公开表态暗示“既定事实”不可逆转。 在俄方尚未展现出实质性让步意愿、甚至拒绝承认乌克兰平等地位的情况下,要求其坐到以乌克兰为主体的谈判桌前,无异于挑战其核心战略目标。 默茨坦言对普京的“勇气”存疑,恰恰点明了问题的症结。 俄罗斯是否愿意放下军事胜利的幻想,接受一场基于平等地位的对话? 停火:理想与现实的天堑: 停火并非简单的技术动作,而是双方战略意志的激烈博弈。 乌克兰在领土未复的情况下,能否接受“冻结”前线? 俄罗斯又是否愿意放弃以战施压的手段? 没有压倒性的战场态势或外部强力干预,停火共识恐难达成。 特朗普变量的巨大不确定性: 特朗普过往言论中透露出的对俄暧昧态度、对北约承诺的质疑、以及其“24小时解决冲突”的豪言,都使其政策走向充满迷雾。 其“安全保证”是何种形式? 是模糊的政治背书还是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安全保障?如何与欧洲协调? 若其政策重心转向施压乌克兰妥协,或弱化对俄压力,默茨所依赖的“美欧协调”基石将瞬间崩塌,峰会构想也将随之瓦解。 更深层地看,默茨的声明揭示了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深刻困境与角色觉醒。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及国内政治压力增大,其对乌援助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默茨强调“欧洲人齐心协力”,并主动协调美国,凸显欧洲正艰难尝试填补潜在的力量空白,将战略自主从口号推向实践。 他明确拒绝领土割让,是对二战以来欧洲安全秩序核心原则的捍卫。 然而,欧洲自身的军事能力短板、内部团结的脆弱性(如匈牙利等国的不同声音)。 以及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传统依赖,使其独立支撑乌克兰长期对抗俄罗斯的能力备受质疑。 默茨的峰会倡议,既是欧洲寻求主导解决路径的雄心展露,也是在美俄巨大压力下寻找突破口的无奈之举。 默茨勾勒的“停火峰会”蓝图,在俄乌冲突的漫漫长夜中,宛如一道微光。 它凝聚了拒绝强权逻辑、守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道义力量,也指明了外交解决冲突的唯一合理方向。 然而,微光能否成为曙光,取决于冷酷的现实博弈:俄罗斯能否放下帝国执念?乌克兰能否在创伤中获得安全? 特朗普的承诺是金玉还是空言?欧洲的团结与力量能否支撑其雄心? 最关键的是七月峰会若真能召开,当各方代表步入会场时,他们带来的究竟是和平的诚意,还是战场硝烟的延伸? 而普京总统的名字,最终会出现在与会名单上,还是成为这场宏大外交努力中那个无法填补的空白?
被特朗普晾了40分钟,冯德莱恩甩脸离场,准备的午饭一口没动。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天
【56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