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有个董生,六十岁了,据说是阴间的赤无常。他常对人说,凡是多情的人,必会堕 入 “销 魂 狱”,那真是件苦事,而这 狱其实就在人间。 同乡有个周生,听了这话大笑,还当面驳斥他。 董生微微冷笑,不和他争辩,只说:“你的名字已经在这狱里了,怎么还敢嘲笑老夫?不出三年,我的话就会应验。” 周生更斥责他荒唐。 周生是个大富翁,家里姬妾成群,又常去风 月场 所,他自认为,人只怕没钱,只要有钱,还愁得不到美人?所以正妻去世,他也毫不在意。 他曾写过一首:“花落何尝减却春?东君岁岁驻红尘。多情自有忘情处,慢把销 魂说向人。” 以此讥讽董生的说法荒谬。 一年多后,周生因事去三吴一带,还带着两个姬妾随行。朋友们为他饯行,董生也在场,私下叮嘱他:“这次出行会靠近销 魂 狱,你该当心。” 周生听了捧腹大笑,还让两个姬妾出来见客,众人都啧啧称赞,唯董生神色严肃地说:“这种愚 笨 丫头,就算有乐处也不值一提。我所说的销 魂,根本不是指这个。你去吧,过三年回来,要是不拜我为师,我就拜你为师。” 听众都很惊讶,周生更不信,径直扬帆出发了。 才过几天,周生在船上梦见有人拿文书给他看,说:“周某该堕 入 销 魂狱,立刻勾 拿。” 周生醒来后心里厌恶,闷闷不乐。 忽然好友零陵县令送帖相邀,周生 前去赴约,县令在园亭摆酒,环境十分幽雅。旁边是某富商的住处,也有亭台池塘,可供游玩休息。 周生与县令在席上畅饮,酒没喝到一半,突然内急,县令让小仆人带路,去墙角小便。 周生忽然看见粉墙之上,长着一丛竹子,上面有块红巾被风吹得飘动。 他用东西把红巾挑下来,展开一看,上面题了一阕《如梦令》:“憎 煞 碧桃墙外,更有柳绵无 赖。镇日惹人愁,填尽一春诗 债。眉黛眉黛,都被风 花愁坏。” 周生反复品读,非常喜欢,已经没心思喝完酒了,借口肚子痛告辞返回。 回到船上,他挑 灯诵读红巾上的词,半夜都没停。 次日一早,周生打算去寻访红巾的主人,可不知是富商家里的谁,不敢贸然行事。 等进城答谢县令时,遇到旧识,稍微打听了一下,得知富商有个女儿,酷爱诗文,此外再无会作词的人,周生心里越发向往。 见到县令,他就托词说姬妾生病,不能立刻赶路,请县令跟富商说一声,借个地方暂时安放行李。县令正想挽留他,见他愿意留下,欣然答应。 周生又带着名帖拜访富商,县令再从中说和,得以借住在富商家。 富商的园子中亭台楼阁互相掩映,布置巧妙,可见主人的高雅情趣。住在这里很舒心,可周生始终惦记着那女子,听人说她很美且未出嫁,却没机会见到。 那女子听说周生是名士,就和母亲一起去看望周生的两个姬妾,周生早已料到,假说外出,实则藏在屋里,偷偷 看到女子。 只见她容貌恰到好处,不施粉黛却自带娇羞,天生丽质,衬得屋里的两个姬妾黯然失色,让人倾心。 又听到女子母亲和两个姬妾说家常,女子好像在案头翻阅,拿起周生的诗集,小声吟诵起来。读到《红梅》律诗时,不由吟诵起来,又说:“这位先生果然名不虚传。” 语气里满是欣赏。 此后,周生对两个姬妾再也提不起兴趣,心里眼里都仿佛有她的身影,于是直接跟县令说明了心意。 县令知道他正妻已去世,就让人给富商透话。富商很疼爱女儿,不想把她嫁给外乡人,而且觉得周生年纪稍大,不 屑于把女儿嫁给他,这门亲事就此搁置,没能成。 住了三个月,周生相思成疾,瘦得皮包骨头,失望得要收拾行装离开了。 忽然,女子的表哥从北方来,他和周生是好友,一见周生就惊讶地说:“兄长向来豪迈,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周生就直言相告。 表哥笑着说:“这是大好事,何必忧愁到这种地步?” 随即去见富商夫妇,大力称赞周生的才华品行,说他将来能做大 官,妹妹嫁给他也能沾光,不能错过这门好亲事。 富商这才有些同意的意思,于是就由表哥做月 老,成了这桩婚。 新婚之夜,女子的一颦一笑,都是周生从未经历过的,那种销 魂的乐趣,确实像董生说的那样。 婚后,两人有时相拥填词,有时并肩联句,各种风雅之事,说也说不完。 周生从此与妻子感情深厚,也算是安心度日了。 没过几个月,周生前妻的叔叔听说他新娶了妻很是生气。他之前因为侄女去世,周生没发讣 告,心里一直记恨。见新任观察使到任,就写状子告周生杀 妻。 新任观察使发公文到零陵县,要抓他去受 审。 当地人议论纷纷,以为周生确实有问题,富商夫妇又后悔又怨 恨,对女婿也冷淡了。就连女子也听到风声,心怀恐惧,很是痛苦。 临行前,女子摆酒饯行,说:“夫君上路吧!这是莫须有的事,不会冤 枉好人。”说着,眼泪就挂满脸蛋。周生也说不出话,只能强打精神安慰她。 到了地方,观察使正好出差,等了一个多月才对上话。案子里又牵扯出不少人,来回传讯,平白耗了好多时间。 一晃快半年,官 司才算了结……(字数受限,下篇链接发在评论区)
唐朝时期,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只看一眼便说:“你命在旦夕,活不过
【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