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2岁的开国少将史可全住院,看到隔壁的彭德怀双目紧闭,面无血色,他猛

断代史鉴 2025-08-20 13:36:12

1974年,82岁的开国少将史可全住院,看到隔壁的彭德怀双目紧闭,面无血色,他猛然站起,扔掉拐杖,敬了个军礼,大喊:“彭老总!” 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时候,有个特别的开国少将叫史可全,那年他已经63岁,是少将里年纪最大的一位。 他的岁数也只比朱老总小6岁,连彭老总见了他,都得亲切地喊一声“老哥”。 这位老将军一辈子大多时候都在后勤战线忙活,看着好像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和彭德怀之间的故事,却藏着最动人的革命情分。 1927年,史可全受党组织委派,在杂货店当伙计打掩护,其实是段德昌的秘密交通员。 段德昌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当时彭德怀在南县驻防,段德昌受伤后就在当地养伤,史可全的工作就是联系彭德怀,带他去见段德昌。 就是这段当“传声筒”的日子,让彭德怀记牢了这个靠谱的“老哥”。 后来到了抗战时期,史可全当了二军分区的供给部长,有一回彭德怀要来视察,司令员许光达急忙找史可全,想办法给彭老总改善伙食。 史可全一听,立马拍了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可他心里也清楚,那时候晋西北穷得很,大伙儿只能就着盐水拌小米吃。 他带着两个战士转到一条小河沟边,突然有了主意——有河沟就有鱼啊! 他撸起裤腿就下了沟,忙乎一个多钟头,捞上来一两斤鱼和黄鳝。 等餐桌上摆上鲜鱼汤,彭德怀又惊又喜,许光达赶紧把史可全拉过来介绍,史可全握住彭德怀的手,声音都有点发颤:“彭老总,您不记得我啦?我是史可全啊!” 彭德怀这才认出来,笑着说:“是你呀老哥!快有十几年没见了吧?”那顿鱼汤,成了艰苦岁月里最暖的回忆。 再后来到了1947年夏天,史可全所在的三纵队归了西北野战军,这下他直接在彭德怀手下做事了。 彭德怀常到部队检查工作,吃饭的时候,史可全总觉得没招待好老首长,心里过意不去,就跟彭德怀说:“彭老总,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好好招待您一顿。” 彭德怀听了,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哥,你这个供给部长已经够难的了,等解放了,我肯定来吃你的饭!”就这么一句约定,史可全记了一辈子。 谁能想到,再见面已是1974年,那时候史可全已经82岁,身上带着“贺龙分子”的帽子,在当地医院看病都没人好好治。 幸好老战友黎化南顶着压力,把他接到北京301医院南楼,南楼是将军病区,管得严,史可全身体弱,平时只能在走廊里慢慢挪。 他发现隔壁病房门口总守着警卫,自己一靠近就被拦住,凭着老红军的直觉,他知道里面住的人不一般。 有一回病房门半掩着,他趁机瞅了一眼,病床上的老人看着眼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直到有天女儿扶他在阳台晒太阳,他看见隔壁阳台轮椅上坐着个白发老人,紧闭着眼,脸干得没一点气色。 那一瞬间,他的心猛地一紧,突然认出来了,这不是彭老总吗!他激动得一把扔了拄了好几年的拐杖,噌地站起来,对着那边喊了声“彭老总”,声音里满是悲凉。 他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礼,可病床上的彭德怀一点反应都没有,早就被折磨得没了往日的模样。 史可全不忍心再看,闭上眼,老泪顺着眼角往下流,满脸的皱纹里都藏着疼。 从那以后,史可全天天都守在阳台上,哪怕是阴天没太阳,医生查房叫他进屋他不回,输液吃饭也不肯离开。 旁人看他像个任性的老小孩,可只有他自己清楚,守在阳台,看是当年一起扛过枪、一起盼着全国解放的老战友。 北京11月已经冷得刺骨,雪下得没完,阳台结了冰,他还是裹着衣服守在那儿,谁劝就跟谁急。 后来护士实在不忍心,偷偷跟他女儿说:“别让老爷子等了,人几天前就走了。” 史可全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自己守了这么久,离得这么近,却没见上彭老总最后一面。 那几天他躺在病床上,不吃不喝,也不说话,眼里一直含着泪,到了第四天,他突然闹着要出院,还吵着要吃烤鸭。 彭绍辉副总参谋长知道了,赶紧让人从京西宾馆送了一只过来。 那天晚上,外面刮着大风,雪还在下,史可全捧着烤鸭,在阳台上下跪,哭得直不起腰:“彭老总,我还欠您一顿饭啊!可我再也还不上了……” 史可全和彭德怀的这份情,从来不是普通的朋友交情,是在革命里一起熬出来的“托底情”。 更难得的是,到了晚年,史可全自己都身处困境,却还想着守护彭德怀。 史可全和彭德怀的故事,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私事,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友的缩影。 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把信任给了彼此,把体谅藏在心里,哪怕岁月变迁、境遇沉浮,那份情也从没变过。

0 阅读:48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