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这次飞往美国,在阿拉斯加落地,是特朗普亲自选定的会面地点。 等普京落地,B-2战略轰炸机带着四架F-35低空轰鸣飞过机场上空,这阵仗不是欢迎,而是警告。配齐了美军隐身战机的“三件套”,这不是展示,而是压迫。 美式风格一贯如此——谈判桌未落座,心理战先开打。意图很清楚:你普京即便嘴硬,看着这架能突防全球、携带核弹头的B-2飞过头顶,心里也该掂量掂量了。 但这招压不住普京。镜头里,他下舷梯的神情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个习惯性略带讥讽的微笑。显然,他明白这是一出刻意的表演,只不过不是他主场,懒得计较。 会谈原计划是普特一对一深入谈几个小时,临时却改成三对三、缩短时间,不欢而散也在预料之中。普京甚至连饭都没吃完,直接转身上飞机返回莫斯科。特朗普想通过军力展示掌控局面,结果却换来一场失败的会面。 有趣的是,普京离开前丢下一句:“下次,我们在莫斯科谈。”说得轻描淡写,但分量十足。这不是邀请,而是应战。翻译成外交语言就是:你的肌肉我看过了,接下来轮到你进我地盘看看我的“苏-57”怎么登场了。 这话一出,等于当场回击,“你给我一个下马威,我转头就请你到克里姆林宫看下一场戏”。这不是生气走人,而是明着写下对等回应的剧本。 真正的反击,其实是在几天后。 8月18日,美俄两国领导人安排了视频通话,要就未谈妥的议题续谈。据说这是美俄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通话——两个半小时。但重点不在时间长度,而在开始时间。 此前,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外宣布通话将于莫斯科时间下午4点开始。白宫那边自然配合调度时间表。结果到了整点,白宫人齐了,镜头空了,普京没上线。他在哪?电视直播里清清楚楚——正在参加一场俄罗斯工商界会议,直播中主持人提醒时间快到了,普京却笑了笑,摆手道:“别听佩斯科夫的,那是他的工作。” 这番话含义再明显不过:谈不谈、几点谈,听我的,不听你们协商结果。通话最终推迟到下午5点开始,整整让特朗普在电话那头等了一个小时。 这不是临时迟到,而是有意安排,更是一场全俄观众都在看的直播。这等于是公开羞辱。你在我头上飞B-2,我就用一小时迟到回敬你,让你像个秘书一样守着电话干等。权力博弈从战斗机变成了时钟,但效果同样直接:谁才是真正主导节奏的人。 这不是普京第一次玩“迟到术”。伊朗总统来访,他迟到一小时;中东问题特使,普京让人家等了8小时。这一套,属于俄式风格——表面客气,骨子里不卑不亢,专门让对方体验“被忽视”的尴尬。 至于这场电话会本身,特朗普在媒体上大谈“非常成功”,但内容其实说不上光彩。 特朗普急于推动“30天全面停火”,但谈下来缩水成了“30天内不攻击能源设施”。听起来像是和平进展,实则是形式大于实质。 为什么?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早在前几轮打击中就七零八落,能炸的都炸了,电网早就打出冗余配置。而俄罗斯这边的炼油厂、油库、输油管最近却被无人机频繁偷袭,一不小心就是成吨的损失。换句话说,这是普京用“我不打你已成废墟的电网”,换来“你不炸我能赚钱的油库”。 更何况俄罗斯趁这30天,正在给全国主要能源节点加强防空系统布防。这么一看,这协议明明是俄罗斯在买时间,特朗普却当作成就来卖弄。这种“护面子”的成果,不过是普京丢过去的一块骨头。 另一个所谓成果是“黑海停火”。但现实是,乌克兰海军已基本失能,只剩几个无人艇在搞袭扰战。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也早已搬出克里米亚母港,整体态势趋于稳定。停火协议既不触及前线核心,也不改变战场走势,纯属“装饰性成果”。 普京没有全盘否定特朗普的努力,而是留了点余地,表面上“给足面子”,实则什么都没让。这就是他风格:不必喊口号,但每一步都吃得明白、走得算计。对内展示节奏掌控,对外摆出“不卑不亢”的姿态,让对手想翻局都找不到突破口。 阿拉斯加的F-22震耳欲聋,克宫的手表静静滴答。普京不等飞机落地,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特朗普:俄罗斯不是吓大的,你能做初一,我必做十五。 参考资料: 《普京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谈 美俄斗法细节曝光》央视新闻 《普京“迟到”一小时 特朗普通话被晾在电话前?》环球时报
俄乌各退一步,特朗普如愿以偿,和谈地点选在中国?中方回应俄乌战争拖到今天,不是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