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名厨师在后厨处理海螺,随手将海螺里抠出两颗结石,打完两下后丢进了抽屉,等到20年后再想起的时候,已经价值140万元。 那是1995年,阳虎生在岳阳一家海鲜餐厅当厨师,平时忙着处理各种海鲜。那天,他剖开一只从湛江运来的大海螺,摸到两颗圆溜溜、硬邦邦的东西,颜色有点发黄,看着像结石。他拿刀拍了几下,结石没碎,还弹起来发出脆响,挺奇怪的。阳虎生觉得新鲜,就把它们塞进口袋,带回家随便扔进了抽屉。没啥特别想法,就是觉得稀奇,留着玩儿。当时的他压根不知道,这两颗“结石”会改变他的人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02年。阳虎生闲着没事上网刷新闻,看到一篇关于珍珠的报道,提到了“海螺珠”——一种特别稀罕的珍珠,不是蚌里长的,而是在海螺体内自然形成的。这让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个念头:七年前那两颗“结石”是不是也跟这有关?他赶紧翻抽屉,找了好半天才在角落里挖出那两颗小珠子。时间过去这么久,它们居然还跟当年一样,光泽没变,纹理也清楚得很。 阳虎生上网查了查,发现海螺珠真是个稀罕货。据说五万只海螺里才能出一颗完美的,生成过程也挺神奇——海洋蠕虫钻进海螺体内,海螺分泌钙质把它裹住,慢慢结晶就成了珍珠。他对比了一下自己手里的珠子和网上的图片,形状、光泽、纹理都像,心里有点激动,但没专业鉴定也不敢确定。 阳虎生带着这两颗珠子跑去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找专家。结果出来,果然是海螺珠,一大一小,分别重8.846克和5.486克,典型的黄色火焰纹理。阳虎生乐坏了,这下知道自己手里攥着宝贝了。他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东西卖出去,联系收藏家、跑珠宝展,想着赶紧变现。可现实没那么简单。2010年,他拿着鉴定证明去北京珠宝商城转了一圈,结果没人感兴趣,碰了一鼻子灰。 阳虎生不死心,找了些中介帮忙卖珠子。那些中介嘴上说得好听,展览费、保管费收了一堆,最后啥也没干成,阳虎生白搭进去一万多块钱。这事儿让他挺郁闷,也明白了靠别人不行,得自己想办法。他开始自学珠宝知识,研究海螺珠的市场,慢慢摸出门道。他查到全国已知的海螺珠就那么几颗,台湾1颗,福建3颗,他手里2颗,稀有程度可想而知。 吃了亏后,阳虎生换了策略。他联系媒体报道这事儿,还在收藏论坛发帖,提高海螺珠的知名度。折腾了好多年,到了2016年,他终于碰上一位泰国收藏家。这位买家很懂行,双方谈下来,以738万泰铢成交,折合人民币140万元。从1995年发现到2016年卖出,整整21年,阳虎生从啥也不懂,到四处碰壁,再到自己钻研市场,最后成功出手,这一路走得真不容易。 阳虎生这事儿听着挺传奇,但仔细想想,也挺接地气。生活中谁还没随手扔过点小东西?可为啥他能从“结石”里淘出140万?一是运气,二是眼光,三是坚持。海螺珠不是一夜暴富的彩票,得等得住、熬得下,还得自己去钻研。21年的时间,他没放弃,最后才抓住了机会。反过来讲,那些坑他的中介也提醒咱们,宝贝在手,也得防着被人忽悠。
霍老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开了5年面馆,倒闭2家,剩下的一家
【46评论】【9点赞】
口袋香草
酒店老板没有找过来?
雨声
可惜用刀拍了一下,留下小小花痕,不然值600万以上!
用户10xxx81
知识就是财富
隔壁老王
那一天……感觉丢了几百万[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
火蓝刀锋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姚彬
我想知道这两颗珍珠在正常的情况下该是厨师的还是酒店老板的还是食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