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这是年仅17岁的烈士李庆轩留下的遗书,他是老山

断代史鉴 2025-08-21 00:14:35

“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这是年仅17岁的烈士李庆轩留下的遗书,他是老山战役牺牲年龄最小者之一。 1985年的南疆,炮火把395高地的石头都炸得发烫,17岁的李庆轩趴在战壕里,手里攥着刚写好的入党申请书,纸角被汗水浸得发皱。 李庆轩参军时,家里还闹过一阵,中越边境不太平,越军把村里的房子炸成废墟,连几岁的孩子都没能躲过。 国家要招兵,李庆轩天天跟父亲李秉春说要去,老爷子一宿一宿在院子里转,他知道国家需要人,可这是自己的儿子,才17岁,连成年礼都没办。 第二天老爷子问他,战场不是闹着玩的,你真要去?李庆轩盯着父亲的眼睛,一字一句说,我一定要去。 报名处要求满18岁,他偷偷谎报了年龄,才算挤上了去部队的火车。 到了山东训练,别的战友累得晚上倒头就睡,李庆轩还抱着十几斤的沙袋加练,直到浑身没力气才停下来。 后来部队调去云南守老山,他被分到414团3机连,管着支援火力,不用冲在最前面。 他心里不踏实,总觉得自己没帮上大忙,平时战友要挤牙膏、拿东西,他都抢着干,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他跟班长陈亚军说想进7连冲锋队,班长没答应,说冲锋队里多是党员,他才来部队200多天,还太年轻。 直到1985年,7连冲锋队伤亡大,连长喊着谁够胆就来,李庆轩第一个冲上去。 连长瞅着他瘦高个,脸上还带着稚气,说别瞎胡闹,可陈亚军在旁边说,这孩子训练从来不偷懒,就这样,他成了冲锋队里年纪最小的兵。 上了战场,李庆轩在一次冲锋时,小腿被子弹打穿,血顺着裤腿往下流,他没放下枪,咬着牙找到敌人,一下子撂倒四五个。 直到战斗结束去医院,医生看着他凝住的血,忍不住说再晚来腿就保不住了,可他满脑子想的还是下次能不能再上战场。 1985年9月23日,“9.23战斗”打响,395高地是块硬骨头,越军凭着地形优势,把炮火压得死死的。 李庆轩跟着队伍往上冲,身边的战友不时倒下,他红着眼喊着“冲啊”,手里的枪没停过。 那天他已经击毙4个敌人,还缴获了一具40火箭筒,正跟上来的战友汪海洋打招呼,突然一枚手雷扔了过来,汪海洋当场就伤了。 李庆轩刚帮他包扎,又一枚手雷飞过来,他清楚,自己往旁边滚一下就能躲开,可汪海洋动不了,一躲汪海洋就没了。 电光火石间,他按住汪海洋,嘴凑到耳边低声说“别动”,一声巨响后,刚才还跟战友说笑的李庆轩,一下子就没了踪影。 汪海洋满脸是血,捶着自己的伤腿哭,想爬过去拿那挺火箭筒跟敌人拼命,没爬几步就晕了过去,再醒来已经在医院里。 后来战友收拾李庆轩的遗物,打开他的枕头袋,先看见的是那份入党申请书,上面写着“我愿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进祖国的南疆长城,用青春的热血书写胜利的捷报”。 再往下翻,是两盒没开封的香烟,还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纸条上就13个字:“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 那些在战场上中枪流血都没掉过泪的硬汉,看着这行字,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他们知道,这个平时爱帮人、训练拼命的小战友,早就做好了不回去的准备,连收拾遗物的人都会想到,还备好了烟。 战后,部队追认李庆轩为中共党员,给他记了一等功,墓碑立在了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他父亲李秉春那时候已经得了喉癌,声带切了,说不出话,只能靠写字跟人交流。 老爷子知道儿子最大的心愿是入党,就拿着儿子那500块抚恤金,替儿子交了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有次晚会,李庆轩的父母去了现场,全场人都站起来鼓掌,掌声响了好久,没人说话,可那掌声里全是敬意。 一个17岁的半大孩子,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勇气? 那时候边境的老百姓在受苦,他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知道国家需要人站出来。 别的17岁孩子可能还在跟父母撒娇、想着去哪玩,他却想着怎么能多练点本事,怎么能保护战友、守住国家的土地。 李庆轩的遗书就13个字,可就是这13个字,比任何豪言都让人难受。 李庆轩的父亲更让人佩服,儿子走了,他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反而替儿子把党费交了,老爷子说不出话,可他做的事比啥话都有力量。 这就是家风吧,儿子心里装着国家,父亲就帮儿子把念想续上,不是一家人,不会有这样的默契,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才会有李庆轩这样的烈士。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