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已控制加沙城外围根据以色列媒体披露的作战方案,五个师约 6 万兵力将分阶段推进,试图通过 “包围 - 清剿 - 占领” 模式彻底控制加沙城。
这场被命名为 “基甸战车 B” 的军事行动,表面上看是对哈马斯地道网络的针对性打击,实则暴露了以色列战略逻辑的深层困境。以军虽然拥有梅卡瓦坦克、雌虎步兵战车等先进装备,却在加沙狭窄的街巷中屡屡受挫。哈马斯敢死队可以从地下 3 米深的地道钻出,用自制的 “沙瓦兹” 反坦克炸弹精准摧毁以军王牌战车,这种将未爆炮弹拆解重组的战术,让以军每摧毁 1 公里地道需付出 300 万美元的代价,而哈马斯的重建成本不足其 1%。更致命的是,加沙城地下 50 米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不仅是物资运输通道,更是抵抗力量的 “地下长城”,以军的无人机和卫星侦察在这里完全失效。
人道危机的恶化正在将加沙变成一座 “绝望之城”。根据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 8 月 19 日发布的报告,自 3 月停火破裂以来,加沙已有 90% 的人口流离失所,1.85 万名儿童死亡,五分之一的 5 岁以下儿童患有急性营养不良。在汗尤尼斯的欧洲医院,由于以色列切断电力供应,早产儿保育箱被迫使用汽车蓄电池维持运转,医生们在应急灯的昏暗中进行手术。更令人愤慨的是,以色列支持的 “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 仅在加沙南部设立 4 个物资分发点,且由美国雇佣兵武装把守,导致 859 名平民在领取食物时被射杀,4000 人受伤。当 17 岁的举重运动员阿提夫・阿布・哈特尔因长期饥饿去世时,体重从 70 公斤骤降至 25 公斤,这样的悲剧正在加沙各地不断上演。
国际社会的压力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舆论浪潮。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谴责以军行动将导致 “地区永久战争”,并宣布与沙特共同主办 “两国方案” 国际会议;德国政府则明确反对进攻计划,警告军事升级将破坏中东稳定。欧盟 25 国已联合施压,考虑暂停以色列参与 “地平线欧洲” 科研计划,这将直接影响其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历史正在重复相似的轨迹。2008 年 “铸铅行动” 中,以色列投入 17 万兵力仍未能根除哈马斯;2025 年的今天,五个师的兵力同样无法解决加沙问题的根源。正如光明网在分析中指出的,哈马斯的 “秘密武器” 正是加沙人 “无处可逃” 的绝望情绪 —— 当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已出现 74 例饥饿死亡病例,当国际刑事法院开始调查以军是否构成战争罪,任何军事上的 “胜利” 都将在道义法庭上败诉。
在加沙城的断壁残垣间,那些无辜的平民依然每天前往救济点。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领到食物,当以军的坦克碾碎最后一块面包,当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震耳欲聋,这场力量悬殊的对抗终将证明:没有任何钢铁洪流能够征服一个民族追求自由的意志。加沙的未来,不应由导弹轨迹和占领区地图决定,而应在尊重巴勒斯坦人民基本权利的谈判桌上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