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风车宣战了!8月2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任何建造并依赖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州,电力和能源成本都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本世纪的骗局! 特朗普公布决策:他不会批准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了,“愚蠢的日子在美国已经结束了!!!” 此前,他还公开痛骂新泽西州,说:“愚蠢而丑陋的风力发电机正在毁灭新泽西。 能源价格今年上涨了28%,而电力供应无法满足该州的需求。停止建设风力发电机!” 这番言论不仅重现了他2019年公开嘲笑风力发电机的场景,更将能源政策推入了政治博弈的核心舞台。 首先需要审视特朗普的核心论点:可再生能源是否真的导致电价飙升?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23年最新数据,美国风电成本自2010年以来下降了70%,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90%。 德克萨斯州作为全美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州,2022年居民电价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 新泽西州今年电价上涨的主因实为天然气价格波动和电网基础设施老化——该州风电占比不足5%,显然难以成为电价上涨的"元凶"。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选择性地忽略了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电价涨幅是可再生能源的3倍。 德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0%的国家,其2023年上半年批发电价已回落至俄乌冲突前水平。 这种数据与言论的背离,揭示的或许不是能源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更深层的政治叙事策略。 特朗普对风力发电机的攻击远超技术讨论层面。 他将风机描述为"愚蠢而丑陋"、"毁灭景观"的物体,这种修辞极具象征意义。 在支持者集会上,他常模仿风机转动时鸟类被击落的场景,声称"风机会让房产贬值50%"。 这些表述构建了一套文化符号体系:风机成为"全球主义精英强制推行的绿色暴政"的具象化象征。 这种叙事巧妙地将能源政策嵌入文化战争框架。 支持传统能源(煤炭、石油)被塑造为"捍卫美国传统生活方式",而支持新能源则被贴上"激进环保主义"标签。 彭博社2023年民调显示,共和党选民中对风电的负面看法从2019年的28%升至42%,这种变化与政治人物的高度相关。 风车已不再是简单的发电设备,而成为意识形态的投射对象。 特朗普的"反风电宣言"暴露了美国能源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正创造就业奇迹: 太阳能从业人数超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业之和,风电技师是增长最快的职业之一。 但另一方面,传统能源州面临艰难转型:西弗吉尼亚等依赖煤炭的州,确实出现了因政策转向导致的就业断层。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替代方案:他同时承诺"重启石油钻探"、"废除拜登绿色政策"。 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忽略了能源系统的复杂性。 现实是,美国电网需要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2023年夏季热浪中,得州太阳能发电多次填补用电峰值缺口,而冬季极寒天气中,传统电站仍是保供主力。 将任何能源技术妖魔化,都可能削弱国家能源安全的韧性。 特朗普此时重提反风电议题,恰逢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实施一周年。 该法案为新能源提供3690亿美元补贴,已吸引超过3000亿美元私人投资。 欧盟等国批评该法案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担心产线外移。 特朗普的言论实际上在提前布局2024大选政策战场:通过打击新能源,巩固与传统能源集团的关系。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射。美国风电设备零部件40%依赖进口,太阳能面板进口依赖度超80%。 特朗普团队近期流出的备忘录显示,其计划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关税提高至50%以上。 这种将能源安全与供应链安全捆绑的策略,可能引发全球绿色技术市场的进一步割裂。 特朗普的"风车战争"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但折射出的问题真实而严峻: 能源转型如何避免沦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牺牲品? 当德国斥资220亿欧元建设氢能网络,中国光伏装机量相当于美国6倍时,美国若因政治内耗错过技术迭代窗口,损失的将是下一代全球能源话语权。 更值得深思的是: 在气候异常日益频繁的2023年,地球刚经历有记录最热七月,加拿大野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世纪纪录。 能源政策是否还应拘泥于"传统vs再生"的陈旧框架? 或许真正的命题应该是:如何构建包容性转型机制,让德州石油工人与新泽西风电技师都能在能源革命中找到位置。 若特朗普重返白宫,其新能源政策会像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那样引发连锁反应,还是会在资本现实(特斯拉已占美国电动车市场70%)与就业压力下被迫妥协?
被特朗普晾了40分钟,冯德莱恩甩脸离场,准备的午饭一口没动。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天
【67评论】【38点赞】